首页  »  专题报道  »  商洛市第三次党代会专题报道  »  党代表风采录

张兴国:太白庙村的“领头雁”

2011-11-30 09:54:59

  “昔日太白庙,村是乱摊子,路是羊肠子,出门要走大半天,三年两灾民声怨”。提起太白庙村的过去,60多岁的老党员储茂银如是说。位于镇安县城西部大山深处的太白庙村,因自然条件差,有能力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去了,总找不到合适的带头人。黄家湾乡农技站站长张兴国参加了太白庙村“公开竞聘”党支部书记竞聘,成为太白庙村的“领头雁”。三年后,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22元,比2009年增长1468元,昔日的乱摊子,成为今日的“福湾湾”。

  那年,46岁的张兴国挑起的是两副担子,一副是原黄家湾乡农技站站长,一副是黄家湾乡太白庙村党支部书记。对于他争当村官,让许多人都不理解,有人说他是想出“风头”,有人说他是自讨苦吃;太白庙村的群众也认为他不是来当支书,是来“渡金”的;妻子更是抱怨说,日子也过得去,干吗要受哪个罪?但张兴国认为,自己是一名受党培养多年的老党员,应该为群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此,当村支书三年来,他没有休过周末,没有为家里添置“一砖一瓦”,就连妻子生病住院、侄子结婚等都无暇顾及,他真的把一颗心放在了这个村上。

  太白庙村群众分布居住在东、西、南、北四条沟上,上任后,他一户一户的与群众交换意见,了解群众所需所盼,群众户上有什么事情,他总是热心帮忙,不辞劳苦。渐渐的,群众爱上了这个热心的村支书。另一方面,他结合全县创先争优活动,个人垫资5000元,带党员代表、村干部到本县永乐镇、青铜关镇等地参观学习。还利用自己的关系,多次跑有关部门争取资金。三年来,带领村两委会一班人争取省级移民搬迁示范村等项目资金990余万元,在没让群众集资一分钱的基础上,修通了7.8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建移动基站两座,新修农田58亩,低产田改造230亩,河堤3200米,水泥平板桥3座,院落道路6条1000米,搬迁60户270人,建8米宽硬化街道两条,建成占地1000平方米五间两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造了村农电网。村容村貌改变后,他结合自己的专长,大力发展板栗、食用菌、烤烟、劳务、魔芋、油菜六大产业。针对板栗品种退化、管理落后的现状,组织镇村农业技术干部免费为群众科管、嫁接、改造板栗园4800亩。种植魔芋500亩,发展油菜1000亩,劳务输出468人。在食用菌、烤烟两个新兴产业上,他通过自己带头种和组织60余名群众到宁陕县松夏菌业有限公司参观,并与松夏公司达成协议,由公司为农户提供技术、质量和产品回收三个保证,全面调动了全村的食用菌生产。张兴国还积极协调县劳动力资源开发局举办了两期食用菌生产技术培训班,投放100万元的创业扶贫贴息贷款,土管、林业部门优先审批了建设用地和木材指标手续,今年种植袋料香菇48.6万袋,产值223.56万元。对烤烟产业,张兴国带头拿出2万元底垫资金,租了30亩地带头发展烤烟。同时,还争取资金修通了三组、七组两条6.5公里组级公路,拉通了3500米烟水配套管道。今年,全村种植烤烟800亩,实现产值193.75万元。(冯召杰 倪德海)

  • 相关阅读
  • 朱书梅:奉献不言苦 追求无止境

      “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是商南县财贸党委书记、财政局副局长朱书梅写在日记扉页的一句话,这也是她人生的信条和工作、生活的座右铭。  1988年毕业于陕西省财经学校财政专业的朱书梅,1989年参加...

    时间:12-01
  • 李清文:干佑河畔擎旗人

      二十年来,他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工作,组织没有忘记他为人民谋利的赤诚之心和对党的赤胆忠诚。他就是曾荣获全市“党管武装好书记”、“红星党员”、“挂职优秀干部”的镇安...

    时间:11-29
  • 陈长贵:窑沟村“领头雁”

      “当一任村干部,造福一村百姓,这是我当支书的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丹凤县庾岭镇窑沟村党支部书记陈长贵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蟒岭山中的窑沟村,简直可以用穷山恶水来形容,而今举目望去,山上...

    时间:11-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