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北京有一场知名拍卖会,一个年仅34岁的江西画家,其一幅作品居然拍出了128万元的高价,这在当时引发了较大的争论,后来证实,这位画家是靠着自买自卖抬高身价。”厦门一家拍卖行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位画家作品刚开始的身价只有每平尺两三百元,后来,他跟几个朋友串通,在拍卖会上一次次举牌拍回来,拍卖成交价一次比一次高,三年后,其作品已经炒到了每平尺1000元。对此,一些拍卖行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甚至帮其炒作,并以此牟利。
袁江也坦言,雇托自炒自卖其实是业界公开的秘密,有的甚至到了无托不成拍的地步。刚刚步入这个市场的藏家,很容易被这种假象迷惑,以为某个画家很抢手,常常从底价十几万元一直哄抬到上百万。而一幅画若拍得高价,该画家的其他作品也将随之水涨船高。
招数1
“庄家”集结资金炒作
事实上,一名艺术家的作品价格若想快速上涨,其背后还需强大的资金推动。而在这背后,“庄家”的身影就开始慢慢显示出来。
“当前,有部分来自厦门艺术品经纪机构的资金开始集结,并专门用于炒作本地字画艺术品。”一位在业界从事艺术品收藏多年的杨女士告诉记者,这批炒家不少是来自诏安,在厦门经营画廊。据悉,去年,这批炒家集结了数百万元资金,去北京收购了一批某位本地艺术家的作品,收购价据说是10万元/平尺,但事实上,该艺术家的市场行情仅为3万/平尺,“这自然就给市场造成一种虚高的假象,同时,该艺术家的作品价格也就开始飞涨了。”
袁江说,还有一些中青年书画艺术家,常常会被一些艺术品经纪机构“包养”或买断其全部作品。这样一来,手中控制了该艺术家的全部作品,自然也就有能力对其进行价格垄断。杨女士说,这种方式目前比较常见,有不少取得颇为不错的效果。
“为什么要‘坐庄’炒作艺术品?其目的自然是为了获取更大利润。”袁江说,比如一位书画家的作品之前是每平尺3000元,而经过他们炒作,涨到了每平尺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那中间的暴力自然是相当惊人。
艺术品价格高低怎么看?
记者根据业界的观点,粗略总结几点艺术品价格的评判标准。
第一,艺术价值。一件艺术价值很高的作品,其经济价值自然不菲。这里的艺术价值是指技法的难度、高度,时代气息,格调修养和风格等。
第二,作品存世量。按照供求规律,供不应求的作品,价格扶摇直上。
第三,作品的精与劣影响著作品的价位,同一画家的作品,精品力作与应酬之作不可同日而语。如同样是张大千的山水画,代表作《石壁寒泉》可拍卖至100万元以上,而一般作品如《林壑闲游》仅值数万元。
第四是题材的意义。题材不同,大大影响书画价位的确定。如傅抱石的代表作《丽人行》,取意唐代诗圣杜甫《丽人行》,从一侧面反映盛唐雍容气象,也暗合现代人优美的审美性情,价格升至1078万元的天价。而他其他题材的作品却在数万元至数十万元间。
艺术品行业缺乏评判标准
当前书画市场出现的种种“造星术”,已经严重影响到书画行业的正常发展,致使不少水平一般的作品身价暴涨,甚至拍出“天价”,而那些具备一定艺术造诣的创作者,因为缺少“运作”,反而面临被“打入冷宫”的境地。在这里,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样的艺术品才是“好东西”,艺术品的价值又是如何确定?
事实上,一直以来,我国艺术品行业缺乏相对规范的评价标准,由于没有规范的定价方法和标准,使书画家和画廊在定价策略上也没有依据,“摸着石头过河”,甚至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