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别对90后抱有过高期望
吴乃根曾经多次上书有关部门,建议控制邮票的发行量。在他看来,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现在一年要发布25套邮票,发行量动辄就一两个亿。根本就是圈钱。每年的邮票都卖不出去。最后都去了造纸厂被销毁。有的邮票甚至会在暴炒概念退却之后打两三折。”
所幸的是,邮市的前景也并非一片黯淡。资深邮票藏家仇焯基提醒记者注意:即便是在邮市虚火最旺的1997年,也有邮票表现得相当稳健,比如80版的猴票。
80版的猴票是第一枚生肖邮票。计划发行量500万,经过历年的消耗,目前存世量估计不到80万。1997年,票面价值8分的价格已是1600元。现在的价格在1万到1.2万元之间浮动。
“这一轮的其他生肖,最多也就几百块钱左右。到了排列末尾的羊,发行量已经涨到几千万,同样是十二生肖,它现在的价格不过1元多。”吴乃根说。
“1990年前邮票的发行量是非常明确的。历经长期的消耗,目前存量固定。并且,1990年前的邮票也不像现在,一发行就遭遇囤积。它分散在千家万户的手里,很难被炒作。其价格稳步上升,是自然增值、价值回归的体现。” 所以,对于集藏爱好者来说, 收集1990年以前的稀缺邮票最稳妥。“比如《梅兰芳小型张》,当年的发行量是2万,现在一张15万;《全国山河一片红》,因为是错票,当年在广州仅售两个小时2600多枚后就被叫停。现在这张票面8分钱的邮票,价值120万元。”
何继忠告诉记者,“90后”邮票倒也并非“一无是处”:“比如SARS纪念邮票和建行40周年纪念币。前者是发给全国护士的,后者是发给银行内部员工的。因为是到了特定人群的手中,避免了炒作的可能,经过历年的沉淀,价值得到稳步增长,前者突破了千元,后者的价格在2000到3000元之间。”
但总的来说,吴乃根并不建议藏家对“90后”抱有过多价值上涨的预期。“纯粹抱着收藏的心态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要跟风炒作,否则就是被‘套’没商量了。”(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