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坦言之所以隔了这么久才同意接受成都商报记者的采访,也是因为风波过后,事件本身有些水落石出了,“一开始,大家感觉这简直比人咬了狗还邪乎,可是占用了一定时间后,大家还是恍然大悟,这还是狗咬人。可能在这个时候舆论冷静下来,外界才愿意听我说什么,因为那个时候你没法解释,说了也没人听。”
替《天下收藏》辩护
这是益智类节目,不希望被诋毁
在这场舆论风暴中,有人质疑,专家仅靠“眼力”如何辨真假?对于这一点,王刚坦诚如果有这样百分百准确的靠科技仪器鉴定的手段,那这些文物中的“妖精”肯定会马上显出原形,“但为什么做不到,因为目前还没有一个科学仪器能完全代替人们多年来祖祖辈辈看真品累积的经验。”另外,考虑到节目的节奏和流畅感,王刚说,“幕后的东西不会全都展现在面前,节目一小时不到,全展现的话,那就拖沓了。”而持宝人带来的“宝物”,其实在录制节目前,节目组已组织专家筛选和检验了好几轮。
从最先有人质疑节目组砸掉的九成都是真品,再到有上过节目的人出来宣称自己的“宝物”就是真品,最后干脆还有观众和知情人士爆料说,节目组的赝品就是去北京潘家园淘来的,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王刚说,“怎么评是人家的事情,而且一开始并不是针对这个事情,开始就是因为把真的砸了,还去展览。这无疑相当于是杀人啊。可过了两三天,觉得逻辑事实不对,那你不是杀人是抢东西了,后来一想又不对,那一定是你偷东西,最后就是你捡了东西不去还,总而言之就是你错了,这还有完没完?”
王刚强调,《天下收藏》就是一个益智类节目,只是寓教于乐,“如果通过诋毁,把栏目弄没了,那很多人就弹冠相庆,证明了我们绝大部分藏友的收藏是真的。有这样的专家把大部分民间收藏都鉴定为真的了,暗中欢腾啊。这不是饮鸩止渴么?”
事件回放>>>
今年5月,《“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在首都博物馆(微博)开幕。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文物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宁玉新等专家看完展览后,认为所谓的“赝品”百分之百都是真品,有10件以上是国家二级以上珍贵文物。一时间关于“天下收藏”栏目和王刚“砸错文物”的新闻铺天盖地。8月21日,北京市新闻办官方微博“北京发布”发布消息称,经北京市文物局组织专家鉴定,所有被砸“文物”都是假的。
记者手记
混圈子,良心很重要
“砸宝门”风波最终在“北京发布”的一条辟谣微博中基本告一段落,但或许还有余音。最终在风波趋于平静的时候,王刚选择了发声,原本他以为就聊个15-20分钟,没想到跟记者一聊就滔滔不绝一小时。
在“砸宝风波”最热闹的时候,记者曾向王刚约过一次采访,只是王刚以“在外拍摄节目,分身乏术”为由婉拒了。起初我还以为王刚的这个理由只是个托辞,后来上网一查那段时间他确实在各地奔波。在大连做活动的时候,他婉拒了现场记者的采访,只是到了厦门的一次演讲活动时,他说没想到媒体会坐在下面,于是只好就此说了几句。
王刚同意采访其实算是巧合,我刚好在北京,他在回复我的短信中也称,只有9月1日下午2点半到4点有时间,“如果可以,我再告诉你地址”。考虑到收藏专业性较强,文字采访容易出现疏漏与偏差,王刚在短信中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成稿后请务必发过来容我一阅再发。”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王刚,在跟他的短信交流中,感觉他处处透着一种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