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山收藏  »  收藏动态

王羲之《大报帖》精致摹本现身日本

王羲之《大报帖》精致摹本现身日本

2013-01-10 14:57:52

  “如果真的是王羲之唐代摹本,价值毋庸置疑,肯定非常珍贵。”刘建业说,“但是仅凭现在的信息量仍无法判断,必须见到真迹后经过鉴定才能最终确定。”

  延伸阅读

  40年前日本曾发现王羲之摹本

  此次《大报帖》发现之前,日本还曾发现过《妹至帖》。两帖发现相隔了约40年。《妹至帖》为唐代根据东晋王羲之书法作品双钩廓填的摹拓本。因其篇首的“妹至”两字而得名。2行,17字。作品无题跋和收藏印记,亦未见著录。 1973年发现于日本一名家流传下来的手鉴中,在“昭和兰亭纪念展”上首次公开于世。

  富田淳撰文介绍《妹至帖》:“被贴在‘手鉴’上”的“手鉴”,是鉴定家鉴定古代墨迹时的比较资料。鉴定家将历代著名书迹分割成数行,收于册页,作为比较资料。相传,该帖与《丧乱帖》类似,是奈良时代于唐朝传入日本的。

  2007年香港佳士得[微博]秋季拍卖会上,《妹至帖》亮相,起拍价2000万元,叫价经2100万至2200万后无人继续喊价。由于该价位尚未达到拍卖底价,最终导致流拍。

  新闻资料

  双钩填墨:我国古时候书法的复制法主要有四种,双钩填墨、临写、拓本(石刻)及刻本(木刻),其中以双钩填墨最为接近真迹。双钩填墨的技术始于唐朝,主要是宫廷用来为一些重要的藏品保存副本,也有记载皇帝会命人制作一些珍贵藏品的副本赏赐给大臣。双钩填墨非常耗时耗工,不仅技术要求高,失败率也高,所以非一般百姓能够进行,只在皇宫中才有。其方法主要是将原作向光放置,如贴在窗户上,然后用很薄的油纸(不透墨,防止污损原作)覆盖在原作上将其摹下来,然后再以油纸作为中介,转到普通的纸上。(北京日报)

  • 相关阅读
  • 书圣王羲之的成名史

      汉字书写作为文人之必备,作为一种高尚艺术行为,发展到东晋时代,已经是诸体皆备,且呈现出明显的社会教化功能的流向和气质。王羲之时代的中国书坛文化可谓百花齐放、星光灿烂、人才辈出,繁花似锦。此时,若论...

    时间:11-21
  • 我市三人作品入选王羲之奖全国书法展

      本网讯 (本报记者)近日,中国书法家协会公布“王羲之奖”全国书法作品展评审结果,我市书法家王为国、原康生、司正博的书法作品入选。  “王羲之奖”全国书法作品展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时间:06-0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