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山收藏  »  收藏动态

商洛:四大新“国保”面面观

商洛:四大新“国保”面面观

2013-05-20 15:28:44

  商洛日报讯(陈 芬)作为商洛市民,你对我市新增的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否了解呢?这里将4处“新国保”单位作以简要介绍:

  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群 2012年9-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洛南县博物馆和南京大学联合对省道202线洛南过境公路建设项目涉及的梁塬旧石器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遗址面积1300余平方米,出土石制品18000余件,引人注目的是,在此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早期流行的阿舍利石器工业类型的手斧、薄刃斧和手镐等,这对认识东亚地区旧石器工业面貌、东西方旧石器文化比较研究以及与现代人类起源有关的环境变迁等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紫荆遗址 位于商洛市区刘湾办事处紫荆村、丹江南岸二级台地上,面积20万平方米。1977年、1982年由商州区、西安半坡博物馆、西北大学等单位先后进行了两次发掘,发掘面积2000余平方米,发现房址多座,窑穴200余座,墓葬50余座及陶窑、壕沟等,出土完整的石、骨、蚌、陶器等生产生活用具2000余件。这些发现表明紫荆遗址是丹江上游一处面积大、文化堆积厚、延续时代长、类型复杂、科研价值高、展示利用前景广阔、且保存相对完整的古聚落文化遗址。紫荆遗址的两次发掘,打开了商洛境内地下文物宝库的大门,第一次揭开了陕西境内丹江上游地区史前史的神秘面纱,填补了商洛史前史料的空白,拉开了商洛文物考古工作的序幕。紫荆遗址比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为早,被考古界誉为陕西建国以来史前考古的重大收获之一,扩大了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早晚期和西周文化的分布范围,丰富了陕西地区古文化遗存的认识。

  商洛崖墓群 分布于我市境内的7个县区,目前遗存崖墓点721处、崖墓4232座,分布范围达一万多平方公里。时代从西汉一直延续到明清乃至近现代,是我国延续时间最长的墓葬方式。从分布现状看,商洛崖墓是我国西北边缘崖墓遗存最集中和数量最多的,具有历代开凿的独特性也是全国罕见的。这些崖墓多开凿于沿河谷两岸的悬崖峭壁之上,所处山体多为红砂岩,泥灰岩等。分布以单座崖墓和墓群均有,多于临水峭壁面以九十度角向内开凿成墓。崖墓朝向不一,大小有别,结构形制大致可分为单室墓、双室墓、三室墓和多室墓四种。商洛崖墓群填补了陕西境内该种文化遗存的考古空白,为研究陕西汉—清代丧葬文化制度,及其文化多样性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内容。

  骡帮会馆 位于山阳县漫川关镇中街,坐东向西,建于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骡帮会馆整体建筑由两大部分组成。北为关帝庙,南为马王庙合称骡帮会馆,沿轴线依次为山门、双戏楼、广场、会馆前殿、厢房和后殿,占地面积3330平方米。在骡帮会馆南北两侧,各有一座清代会馆建筑,北边的叫北会馆,南边的叫武昌会馆,均在保护范围之内,和骡帮会馆紧密相连。这三大会馆连成一体,总面积达12000多平方米,是一座规模宏伟,保存完整,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筑群。

  • 相关阅读
  • 吉林省多处伪满建筑入选第七批“国保”名单

      伪满皇宫及日伪军政机构旧址、伪满洲国中央银行旧址、长春电影制片厂早期建筑……在国家文物局近日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吉林省多处伪满建筑和工业遗产名列其中。  据了解,吉...

    时间:05-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