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操作手法还有很多,比如将中国台湾钱币的面额等同于大陆钱币(目前1人民币=4.9台币),不明就里的投资者很容易中招。
以次充好连老手也上当
即便是对藏品有些了解,也不意味着电视购物能十拿九稳。做金银币生意的张国明就碰到过一个例子,有位藏家比较了解金银币市场动态,抱着捡漏的心态从电视购物上买了一套东西,拿到手后发现有问题。
“那套东西粗看确实没什么,工艺也还可以。但和真品一比较就会发现分量不对,雕工也差了一个档次。”据他了解,这些年有不少北方收藏品公司通过电视购物推销一些常见的金银币,有的是真假币混着包装,让
人防不胜防。更难发现问题的是纸币。张国明听说过有个事,之前有人从电视购物买了大套人民币,包含第三、第四、第五套人民币,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种,共计33枚,且所有纸币的冠号尾数的三位数字编号相同。
这种凑在一起确实比较难得,也具有收藏价值。但藏家收到的纸币并不是电话订购时对方声称的全新品种,其中不少纸币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
比如说一张2元面值的纸币,在册内塑料膜的覆盖下看上去像新的,但拿出来后很明显看到,人民币的四角有钝角,将人民币对着强光发现,除了中间有几道细微的折痕外,人民币表面也有细小的磨损。
张国明说,在钱币收藏领域,价值越高对品相要求也越高。如第三套人民币中的珍稀品种“背绿一角”目前市价5.5万元,但必须是全新品种,不能有一点折痕。
投诉率同期上升120%
最让一些投资者迷糊的就是所谓的证书,特别是像北京收藏家协会、中国收藏家协会这样知名机构出具的证书,但据一些业内人士反映,这些证书基本都是伪造的。
最明显的是中国收藏家协会,其已经有一年时间没有开具过鉴定证明,如果鉴定的时间是在近一年内则肯定是假的,至于一年以前开具的鉴定证明,中国收藏家协会表示留有案底,消费者可以随时联系中国收藏家协会做确认。
2001年,中国的电视购物销售规模不过6亿多元。到了2006年,这个数字就已经突破了300亿元。根据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研究中心的数据,今年我国电视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683.5亿元。
急速膨胀的背后是居高不下的投诉率。今年3月份,杭州市工商局、市消保委联合发布2012年度《3·15消费维权报告》,从投诉热点看,预付式消费、网络消费、电视购物消费较多且仍在持续增长。
杭州市消保委秘书长杨渌逸表示,电视购物普遍采用连续播放、刺激眼球的方式,容易让居家老年人产生消费冲动。产品到手后,多有“三无”产品或价格与实效严重不符的现象。
不久前杭州市工商局淳安分局发出消费警示,电视购物买收藏品有风险须谨慎。仅今年头四个月,淳安工商分局相关部门受理的因受电视购物节目诱导购买的收藏品投诉率,较去年同期上升120%。(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