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近一半的人不了解民族艺术,甚至有人认为民族艺术只就是京剧,年轻人群中更加明显。针对国人对于民族艺术的了解和认知程度着实令人担忧。
近一半人不了解民族艺术
在调查中,近一半的人表示,对于民族艺术不了解,更谈不上曾经学习并掌握过某项艺术才能;而部分对民族艺术有所了解的人,了解的程度却也是十分有限,“民族艺术?我知道京剧应该算是,其它的就不了解了。”而对于是否曾经学习过民族艺术,有一小部分人表示曾经简单练习过古筝、二胡,听过《茉莉花》,至于很多跟民族艺术有关的历史故事,则几乎没有了解。这种情况,在90后的年轻人中更是多见。
而对于外国艺术是否有所了解的询问中,很多人随口就说出了钢琴、芭蕾舞、萨克斯等,并且有三分之二的人表示,曾经通过各种渠道对外国艺术有所学习和欣赏。这与国人对于民族艺术的了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传统文化教育不可丢
“目前传统文化的现状实在令人担忧。”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国人中应该有的地位,现在这些还远远不够。“民族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延续传承了几千年,应该得到更多国人的重视。”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先辈在漫长的岁月中向往美好、追求光明而上下求索的精神沉淀,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传统文化的价值对于青少年基础教育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资源,“琴、棋、书、画、韵”这些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的文化资源和中国元素。纵观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教育大国,在他们所谓的“国际化”教育语言中,都不难窥探出其所透射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传统文化根基。
但多年来,随着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大量西方教育观念和作品涌入我们的视野,相当一部分人一味的推崇西方现代教育模式,漠视中国传统文化,轻视本土文化资源,使我们的教育丧失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个性。这对于中国当代学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害无益。
民族艺术复兴具备现实土壤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国人对于自身文化等配的需求也逐渐变得强烈起来,尤其是民族艺术在培养孩子品德和性格方面,具有更适格、更有针对性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受到家长的认可。而市场对于民族艺术的需求也日渐强烈,从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就可见一斑。(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