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拍卖》报道,2013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决定《文物保护法》在上海自由贸易区继续实施,外资拍卖企业仍然不能涉足中国内地的文物拍卖。对于外资进驻文物拍卖领域是好是坏,各专家、业内人士对此看法不一。目前我国已对外资拍卖公司进驻内地市场有所开放,文物拍卖的放开似乎也只是时间的问题。面对将要到来的与国际拍卖巨头的竞争,国内拍卖企业需要修炼内功、做足准备,迎接挑战。
《文物法》止步外资拍企拍卖文物
2013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的行政审批的决定草案》,原草案中所提到的,也是广受拍卖行业强烈关注的关于在上海自由贸易区暂时停止实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未在决定通过之列,即意味着《文物保护法》在上海自贸区内不暂停实施。《文物保护法》第55 条第3 款规定:“禁止设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的文物商店或者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这就决定了在上海自由贸易区内,外资拍卖企业仍要遵守中国的《文物保护法》,不能涉足文物拍卖业务。
放宽文物拍卖 各方观点不一
在现阶段,我国的文物拍卖业务到底该不该向外资拍卖企业开放?业界各方见仁见智,对此道出了自己的观点。
反对方:放开文物拍卖 不利于文物保护
文物流失将会触目惊心
《文物保护法》之所以最终在自贸区内没有放松,禁止外资拍卖公司拍卖文物,是担心由此而导致中国的文物大量外流。
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王凤海[微博]表示,若是没有了《文物保护法》这道闸门,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对文物出境的管控将无能为力,文物流失恐怕会令人触目惊心。禁止自贸区内外资拍卖企业拍卖文物,保留的是文物主管部门对文物的审核、许可权限,防止文物珍品流失。如果自贸区内外资拍卖公司拍卖文物的口子一开,必然打破我国现有的文物管理模式,完全变成市场流通,肯定会把整个社会的收藏秩序搞乱,把我们的渠道搞乱,我国的文物出境将完全失控,自贸区会成为文物外流的一条公开、合法的渠道。
北京隆荣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业[微博]也说道,虽然说打开自贸区外资拍卖企业文物拍卖的闸门,对文物回流是开了方便之门,但既然允许人家将东西带进来拍卖,势必也要允许人家将东西运出去,自贸区内文物的出境也就必须放开。而目前,由于国际艺术品市场和国内艺术品市场的不平衡,很多东西在国内的价格不如海外高,商品的特性就在于要体现其最高价值,如果没办法进行严格控制,很可能会造成中国的一些高端文物艺术品源源不断的外流。
外来大牌企业容易让人上当受骗
刘建业还认为,佳士得[微博]和苏富比[微博]虽然在拍品的质量上把关较严,但也有不少买家反映,从海外买回来的东西也有不对、不好的。所以如果允许外资拍卖行上拍中国文物,那他们除了会带来一部分精品外,可能也会掺杂不少的仿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中国的藏家们带来鉴别上的困难。因为大部分藏家对外来的大牌拍卖企业缺乏了解,迷信国际品牌,认为他们拿出来的东西就是好的,竞买往往会比较盲目,上当受骗的可能性较大。
中立方:为外资拍企开“绿灯”也无妨
北京匡时[微博]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强[微博]表示,即便允许佳士得拍卖文物,也不会对国内的拍卖行带来太大的冲击。国内拍卖行并不都惧怕外资拍卖行获得文物拍卖权。他有他的优势,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
他认为对于外资拍卖行在自贸区里拍卖文物能够带旺回流,这点意义不是太大。如今,文物回流也有二十多年,该回来的好东西恐怕差不多都回来了。近年来香港地区还有欧美等国家的拍卖,只要是国宝级的中国文物,几乎都是中国人买下的。这个市场就像耕地一样被犁过好几回了,海外的珍品已经不多。国内几家大的拍卖公司,每年也都进行全球征集,同样也征集到了很多顶级文物。 如果单纯从拍卖中国文物艺术品方面来讲,中国的几家大拍卖公司,无论是文化自觉还是专业化程度,都毫不逊色于老牌的国际拍卖行。特别是在古代书画和近现代书画这些板块,国内拍卖行所征集到的拍品质量往往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