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资深拍卖师、北京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季涛在微博上吐槽,说他最近翻读某晚报,每日都充斥各种竞买广告,什么“高仿宫廷家具竞拍会”、“红木家具竞拍会”、“大众收藏品竞拍会”、“珠宝藏品竞买会”、“古玩艺术品无底价竞买会”等等不一列举。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所谓竞拍、竞买就是拍卖,很明显,这些广告都是试图在躲避《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的限制。
季涛进一步吐槽,当前社会上的违法拍卖行为如此泛滥,却一直得不到监管,而拍卖企业稍有不规范的地方,就会立即遭遇警告、罚款甚或吊销执照等处分。其弦外之音是,艺术品市场管理和执法对拍卖企业不公平。
而在另一位拍卖界大佬——北京匡时国际拍卖董事长兼总经理董国强看来,拍卖行已经是艺术品行业里边受到非议最多的市场主体,老百姓一提到拍卖行,就说在做局,制造价格假象。
面对拍卖大佬们的吐槽,普通收藏者不禁心生疑窦,到底谁应该真正为当前艺术品市场存在的价格乱象负责?而到底又是哪些人在背后控制着艺术品市场的价格起伏?
●南方日报记者 冯善书
乱象
1
网络拍卖假货大行其道
不管对纯粹出于爱好的收藏者,还是对一门心思赚钱的投资者来说,搞清楚书画市场的定价机制以及泡沫产生的秘密都殊为重要。掌握市场的价格规律,不仅直接决定着你是否能够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一件艺术品,而且可以帮助你正确把脉一件艺术品的未来价格走向。哪怕这件艺术品你决定终生拿在手里不卖,仍然不希望它在未来的一天掉价。
许多刚入行的菜鸟,尽管都听闻艺术品市场水很深,但是,他们并不真正看得懂市场上天天都在发生的那些复杂的交易现象。譬如:为什么像张大千等现代画家的画在拍卖市场上的成交价格动辄过亿,比一些古代画家的墨宝还要贵,而且越走越高?为什么范增从被沈从文批评开始,在文化界招致的非议和恶评如此之多,他的画依然能够受到社会资本的追捧,被称为艺术市场上唯一骂不倒的画家,只经历了短暂的价格下跌,又重新爬上高位,在市场上的风头完全盖过一些逝世的艺术家?为什么杨之光、陈永锵等一批岭南画家社会影响力那么大,其作品亦被老百姓喜闻乐观,但是在胡润艺术榜上却被北京某些同一档次的画家远远抛在后面,而被戏称为“价格洼地”?要解答上述问题,光看教科书是不行的,必须一头扎进市场的深水区,搞清楚这条产业链背后的利益链条。
事实上,拍卖大佬的吐槽揭露了当前艺术品存在已久的一个事实,不管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经营主体鱼龙混杂,交易无序,信用缺失已成为整个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而正因为信用的普遍缺失,导致了当前艺术品市场的巨大泡沫。
按照季涛的理解,拍卖活动就是指以竞价形式从事的交易行为,只要是竞价交易,只要收取佣金或买断经营,无论叫“竞买”、“竞卖”、“竞价”还是“拍卖”,都是经营性拍卖行为,就必须受《拍卖法》的规范,必须由拍卖企业举办,必须由拍卖师主持,都必须接受工商管理部门的监督。现在报纸上公开宣传的一些个人或机构举办的所谓“竞买会”,实际上就是组织者在以竞卖的方式推销自己的货,拍卖后赚的是差价而不是佣金。而根据《拍卖法》的规定,不得拍卖企业自己的东西。
季涛所说的违法拍卖行为,不仅在现实中非常泛滥,而且在网络上也非常普遍。记者每天浏览微博,都会发现一些艺术品从业者在自己的粉丝中拍卖各种艺术品,其中尤以书画为甚。譬如,拍卖者会先在自己的微博上展示自己拥有的作品图片,然后制定相应的竞价规则,要求竞买者在规定的截止日期出价,最后价高者得。而有的博主,则同时在线上和线下举办各种竞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