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平是一个书画兼长、山水、花卉、人物并工的多面手。他在精研鉴赏之前,由于师承傅抱石、亚明,所以作品中既洋溢着新金陵诸家的生活情味,又流露着笔端聪明,在运用中国画范式而渗入写实主义造型能力上也已远胜古人。在精研鉴赏之后,萧平由于对传统的深入研讨,开始由本师而上溯宋元明清诸家,还因为他雅善书法,善于在书画的联系中相参妙悟,因而别有所见。他的书法幼承家学,以汉隶及孙氏书谱筑基,尤爱行草,取法黄山谷及明末诸家,追求自然放逸,尤喜在用笔迅疾中出之以清劲跌宕,自成一体。这种书法造诣,使他在许多画家还不能越出写实主义雷池或只追求一笔一画的形式美之际,已对笔墨运动中的抽象表现力有了较多的了悟,认识到中国画的意象美,妙在具象与抽象之间,在画内与画外之间。
萧平的山水、花卉与人物都各有师承,各成风貌,又渐趋风格的统一。他的山水画融合“宋骨”、“元韵”,又取明末诸家之变,且合王蒙之“苍”与石涛之“润”为一,在一气呵成的笔墨律动中,抒写襟抱,表达情感,但这一切又都紧紧围绕着构筑充溢诗情的意境。或以前人诗句为题,借独特感受而生发新意,或升华现实所感而独具风情,风格是灵秀而雅逸的。他的花卉画却不像山水那么清丽,面目十分豪放纵肆。似乎斟酌于徐文长、李复堂、吴缶庐各家之间,取徐的恣肆、李的磅礴、吴的沉酣,以之不厌烦地描绘荷花,歌颂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他的人物画则醉心于描写自己崇仰的古代文人名士,画法多受梁楷、张风的影响,时而泼墨淋漓,时而寥寥数笔,略形取神,又不大远于写实主义的造型观,画风是率意而疏宕的。
不少年轻画家,身在中国,却不遗余力地摹拟西方现代派艺术。萧平访美归来之后,却从异国作品中更加看到了中外艺术的相通之处,与各自的优长,更加坚定了深入开掘传统、广取博收,变化出新的认识。他的绘画也便向着人们所说的“新文人画”方向发展。从近年的佳作中可以看到,他一改宋骨元韵并重的昔日追求,更多瞩意于元人的情意,极尽笔墨之变,由繁简相间步入简于迹而繁于意,由多少还有一些刻画的痕迹,转向自由抒写。他已经开始将各具面目的山水、花卉、人物统一于清空、灵动、率意而适性的风貌中,追求着淡而厚、实而清。一些出色的作品仿佛均在山泉的荡涤下,从内部放射着隔帘看月、隔水看花般的清光,极大地增加了透明度。这种妙在远近之间的灵秀清逸的新貌,虽未必对观者有何大的触动,却能够给人以舒悦的美的享受。我想,精鉴而善画的萧平,必定会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在艺术上不断拓出新的境界。(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