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坛画苑  »  书画人

用心灵感受书法艺术

用心灵感受书法艺术

2014-07-28 09:41:09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闫建卓)开始学习书法,胡青山已53岁。那是1993年9月,他到北京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举办的首届书法函授培训。其后他多次赴京参加面授,聆听沈鹏、林岫、苏士澍、任步武、夏湘平、李松等名家的讲授辅导。这一学,就是整整两年。
如今,年过古稀的胡青山回忆起初次参加面授的情景,还清晰如昨。他虽然自幼酷爱书法,也曾写过一些条幅、斗方,但在聆听沈鹏等名家的讲授之后,却在学习笔记上写下“从零开始”四个大字。用他自己的话说,通过到北京参加书法面授,自己才开始走上书法创作的正道。
在名家的指导下,胡青山重新审视自己的书法作品,确定以隶书为主攻方向,先后下苦功临摹端庄隽秀的《曹全碑》、雄浑古朴的《张迁碑》、《好大王碑》。晨钟暮鼓,笔耕不辍,历经五个春夏秋冬,书艺才渐有长进。胡青山深有感触地说,以前仅仅是写字,循规蹈矩,生硬呆板,直到这时候才对书法艺术有了一些感悟,创作的作品才有了一些变化感、灵秀感、古朴感,才慢慢体会到意在笔先、得心应手、形神兼备的感觉。
胡青山练习书法的习惯是每日早、晚各坚持两个小时,雷打不动。冬天的晚上没有暖气,他就把双手搓热,不至于冷得握不住笔。夏天屋里像蒸笼,汗流浃背。但他日复一日,从未间断,饱含激情,纷披挥洒,创作出许多上乘作品,先后荣获首届“贺岁杯”全球华人书画联盟友谊赛一等奖、“共和国1949—2009文化艺术最高荣誉奖金奖”等多项殊荣。
胡青山字如蓝,号鹿城山人,斋名为“公石斋”。他1940年生于赵川农民家庭,1962年高中毕业后,先后在赵川、十里坪信用社,商南县农行、县农发行工作。其人个高清瘦,精神矍铄,宽阔的额头显示着他的智慧,炯炯有神的双眼展示着文化人的魅力,诚朴健谈则表现出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感受。正因为如此,到“公石斋”求字的人络绎不绝,他都尽量满足。他还热心公益事业,曾为抗震救灾、捐资助学等活动义捐数十幅作品,被中国公益风采编委会授予“和谐中国——建国60周年中国社会公益事业艺术家荣誉称号”。他的书法以“草隶”和“行草”最具代表性,其创作已经形成了独特体式和独特笔法。他创作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书法作品,把汉代隶书、行草书、篆书有机的糅合在一起,以汉隶为本,笔法古朴灵秀,用笔灵巧,聚灵动与和谐于一体,使隶书在端庄中强化了流动感和抒情性,横笔的一波三折、横折笔的侧按和点画的轻盈点缀,别具神采,整体气象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墨气四溢。
胡青山把自己的书法艺术之路总结为三个阶段,从参加培训到临摹名帖再到自我创作。“入帖容易出帖难”,正因为他不断否定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才使他的书法创作有了质的飞跃。而今,他已是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金丝峡书画院首席书法家。2013年9月,经北京人民画院暨国家一级美术师网审查认定,同意胡青山录入国家一级美术师网查询系统。艺无止境,胡青山依然在书法创作的道路上默默耕耘,用一幅幅书法作品展示自己对书法艺术坚持不懈的追求和创造。

 

  • 相关阅读
  • 张爱玲谈塞尚:广大的含蓄

    塞尚静物系列 塞尚静物系列 塞尚静物系列  塞尚静物系列我从前的学校教室里挂着一张《蒙娜·丽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名画。先生说:"注意那女人脸上的奇异的微笑。"的确是使人略感不安的美丽恍惚的...

    时间:07-28
  • 林风眠:画者的浪漫与凄凉

    林风眠的发妻是德国人,学化学的,据说还是贵族出身。  ...

    时间:07-28
  • 欲识其画必先知其人:李苦禅作品鉴识

      李苦禅《渔鹰》,上图为赝品,下图为真迹。他擅画禽鸟,作品章法多变,极富形式感,笔墨全然将八大山人、徐青藤与齐白石等大师之法融为一体,具有书法味道与金石风骨。不苟且、不浮华是他的笔墨特点。  本报记...

    时间:07-2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