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坛画苑 > 书画人

乡村书法家

2015-05-21 09:35:14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张录勋给前来求字的乡亲写字

张录勋给前来求字的乡亲写字

  文/图 记者 吉文艳 李 敏
  “张叔,我家的房快盖好了,您能不能给客厅写一副镇庄子的字?”5月15日一大清早,商州区刘湾街道办事处张塬村四组村民张录勋家里就来了求“墨宝”的访客。虽是一介农民,可张录勋凭借对书法的爱好和勤学苦练的劲,40年如一日沉浸于书法的天地里,锲而不舍地临习古人法帖,探寻和汲取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岁月精华,写出了自己的独特书法风格,先后被市、区书法家协会吸纳为会员,成为张塬村一带远近闻名的农民“书法家”。
  缘起小学大字课
  今年59岁的张录勋出身于张塬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小学时就喜欢一周两节的书法课,好学的他至今还记得老师教的握毛笔的规范手势。“大拇指往外顶,食指往内扣,中指将笔杆往内勾,无名指和中指配合将笔夹紧。”张录勋说,教书法的老师强调用规范手势握笔后手心便空的能放得下一颗鸡蛋,自己就按要求回家反复练习。
  作为一个农民,张录勋也像天下万千农民一样要为生计忙碌。1974年,张录勋高中毕业后,先学习木匠手艺,后来城里建筑活多了又跟人学瓦工。那些年,虽然家境并不殷实,劳动一天后的张录勋也是疲惫不堪,但他始终倾心于自己的爱好——书法。每天无论多忙,他都会坚持练一两个小时字。张录勋说,作为一位农民,他既未有书法的家传,也没有老师的辅导,就是临摹名家字帖,研习书法大家的写字方法,书法对他来说纯粹是一种冥冥之中的痴爱。在西安做建筑活期间,一逢停工,别的工人不是去逛街道就是在宿舍睡觉,而张录勋则独自来到书院门看名家写字、逛书摊,一看就是一整天。
  说起练字,张录勋有自己独特的方法,那就是先在黑纸上蘸水练习,等感觉到了再提笔蘸墨,在白生生的宣纸上写下“大作”。“这样做既不浪费笔墨纸张,心里也没有负担。”张录勋说,只要一拿起毛笔,生活中的苦闷和一身疲惫顿然化为乌有,整个身心就变得轻松而愉快起来。
  义写春联数十年
  随着书法技艺的长进,张录勋的书法在当地逐渐有了名声,经常会有人请他去写对联,农村红白喜事他也成了当之无愧的账房先生,在村里很受尊敬。过年时,张录勋更是全村的红人。“大年三十从来没吃过全年饭,更别提上灶做年饭了,院子围满了来要对联的乡亲,连晚上的春节联欢晚会都赶不上看,要是下雨了那家里连床上都堆满了对联。”张录勋说,每年腊月中旬起他都会在沙河子集上或城里的东关摆摊卖春联,而大年三十这一天哪怕自己不过年都会为乡亲们义务写春联。
  因为年纪较其他写春联的老者轻,张录勋写的对联很能跟着形势潮流走,字也遒劲大方,颇受大家欢迎。就在去年腊月,张录勋因病住院,但得知市书法家协会组织广大书法家在中心广场为群众义写春联,热心的张录勋为此向护士请假出来参加活动。
  书法陪我度晚年
  看到他习练书法的痴劲儿,村里关心他的人对他说:“你一个老农民,天天拿个毛笔,能靠那东西吃饭吗?”张录勋听了只是笑笑,他没改变初衷,书法已是他晚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伴。
  谈话间,张录勋邀请记者走进自己二楼的书房“郁金斋”,掀门进入,只觉一股浓浓的墨香扑面而来,目之所及之处满是张录勋的墨宝,墙上、地上、桌上到处都是写好的字。“地上的都是给人写好的,墙上的是我觉得写的不错的平日没事欣赏的,那个纸箱子里的是觉得不好收起来的。”张录勋介绍。说是书房,其实条件相当简陋,还是泥胚房的样子,书桌也是曾做过木工的张录勋用盖房用的废料做的。“书房的名字也是我起的,郁是文采郁郁的意思,加上我喜欢郁金香,就起了这个名,也算是附庸风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