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者兴致勃勃地研究少数民族文字。
两位少数民族少女被自己也不认识的文字所吸引。
荟萃20余个民族288位书画家作品的《民族团结书画长卷》目前正在丰台区大红门国际会展中心公开展示。长卷从开笔至今已历时20年,令人唏嘘的是,到所有作品齐聚一堂之时,已有包括启功在内的80余位书画家离开了人世,更让这幅长卷弥足珍贵。
尤为难得的是,《民族团结书画长卷》集中展示了22种少数民族古今文字书法作品,这也是目前能够付诸书法艺术的少数民族文字最全面的一次展示。
288位书画家20年绘长卷
“整整20年啊,288位书画家用了20年的时间,才创作了现在这样蔚为大观的一次大展。”一直作为主要组织者的民族俱乐部工作人员张庆之,看着荟萃满堂的书画作品感慨良多。从长卷开笔至今,他的年纪已经从“不惑”走到“花甲”。
谈到《民族团结书画长卷》的缘起,张庆之说,那还要从开笔再向前追溯3年,和北京亚运会还有些关系。1987年,中央美院等单位组织少数民族书画家进行作品展览,为1990年北京亚运会募资。书画家们热烈响应。北京丰富的民族书画家资源首次引起了广泛关注。
几次展出之后,有人提议,由各民族书画家共绘一幅《民族团结书画长卷》,为后人留下永久的纪念。此事得到了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大力支持,由民族俱乐部向在京的少数民族书画家广发“英雄帖”,并在1990年2月10日正式开笔。
张庆之对这个日期记得非常清楚,因为那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天气还不太好,没想到的是,到民族俱乐部来参加创作的书画家远远超过了预期。
“原来预备的两张各25米长的画纸,就由书画家们现场创作。”张庆之说,“但开笔仅仅两个小时,50米的画纸就不够用了。”
《民族团结书画长卷》不得不更改了创作方式,改为由参与的书画家每人书写一件书法或绘制一件绘画作品,规格都是1米长,半米宽。一书一画、相对独立、顺序排列、连贯成卷。
很快,《民族团结书画长卷》的创作超出了北京,辐射全国,成为书画界特别是少数民族书画家争相参与的一次活动。
张庆之说,由于全国各地不断地有作品交来,组委会也就一直没有提作品征集的截止时间,20年一晃就这么过去了。最后竟然有多达288位书画家参与了创作。
少数民族文字书法最全展示
《民族团结书画长卷》体现的民族特色,不但是书画家的民族身份,更在于其独有的艺术创作形式和内容。
记者在展厅内见到这样一幅作品,一条粗大的黑色墨迹勾勒出大地的轮廓,上面“生长着”一朵小花,旁边丛生着草木枝桠……记者按照自己想当然的眼光欣赏完这幅作品,蓦然在画框旁的一张小白纸条上看到这样的注解:“东巴象形文字,释文:根深树不倒,林茂水长流”——原来是幅少数民族古代文字书法作品。
张庆之告诉记者,在《民族团结书画长卷》收集的书画作品中,有不少书法家创作了少数民族文字的书法作品,这些文字在一般人眼中本就如同天书,再加上书法艺术的变形,可难坏了长卷创作的组织者。最后只能把这样的作品拿到中国古文字研究会,请学者专家去“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