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坛画苑  »  书画资讯

毛笔字与书法:写法与情怀的区别

毛笔字与书法:写法与情怀的区别

2013-08-29 09:49:12

  经常有人问我,练了好几年的毛笔字,把笔划写得很规整、一个个排列得很整齐了,为什么还不能说是书法呢?这个提问其实包含几个问题。首先是毛笔字的教学问题。毛笔字的教学是一个长久以来形成的经典体系。通过对历来具有规范意义的书法作品的综合分析,主要是通过对每个字的字体结构、笔划,和笔锋的起止、运行的分析,形成了毛笔字教学基本框架和行之有效的传承方式。应该指出,毛笔字教学,是功德无量的事。因为有这样的教学,一代代中国的孩子,都可以和有机会把中国字写得端庄方正、温文尔雅。中国字或许和世界上出现过的所有文字都不同。中国字是中国人所以被称为中国人的起点。中国字从它出生的时候起,就确定了中国人的文化走向和文化情怀。中国字的结构、笔划是一种深入人心的象形,一种中国人为人为文的不容置疑的端正和温文。不管过了多少年多少代,中国人都可以从这样的中国字里,找回中国人共通的遥远记忆。有了这个起点,中国的孩子开始成长,经受历练,最后都有机会完成一个大写的人字。因为中国字重要,因为中国字的美丽总是被毛笔表达得很真切,所以历来的中国人都指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写一手美丽的毛笔字,能把中国字写得很端正很温文。怎样才能完成这样的心愿呢?就是从一个个字写起,把一个个字先写好。毛笔字代代相传的教学是很成功的,可以说做得很伟大,在毛笔字作为主要书写工具的漫长岁月里,无以计数的中国人把中国字一个个都写得很好。

  第二个是毛笔字的使用问题。中国字的使用历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非公文的书写,一种是公文的书写。自然,前一种情况出现得早。譬如在先民的彩陶上,已出现了中国字,早期的象形文字。后一种情况出现得比较晚,到了秦汉以后,尽管同时存在非公文的书写,但是公文的书写无疑已经成为主要的书写。很有意思的是,这两种情况的消长,表明中国字字体的行进,是从草书到行书再到楷书的。公文和非公文书写的区别,同样是端正温文,但是前一种着眼和着力在实用,后一种更多是率性和心情了。毛笔字的使用问题,和前面说到的教学问题,很明显出现了不一样的行进过程。在毛笔字的教学上,时时被提醒的是:要先写楷书,再学行书,然后是草书。有个著名的比喻是:首先要站稳了,才能行走,才能奔跑。这个在毛笔字的教学中习以为常的道理,在毛笔字的使用过程中,却是站不住脚的。中国人的毛笔字恰恰是先奔跑,再行走,然后慢慢站定的。这个区别说明什么呢?首先说明,回溯过去的艰难。基于这种艰难,毛笔字的教学,由近及远,回溯昨天。很智慧,也很确切。接着又说明,毛笔字的教学只是一种教学的方法,只是引导学生走向毛笔字,只是教学毛笔字如何入门,和毛笔字本身所拥有的内涵和幅员,相去很远。毛笔字教学历来注重的“先站稳”,注重一个个字单独的站稳,一个个字像冰糖葫芦那样排列的站稳,所能展示的毛笔字的美丽,只是一种接近公文的书写。只是一种可以称它为“毛笔字”的字,但不是所谓的书法。

  现在可以说到毛笔字的本原问题,也就是书法的问题了。坦率地说,历来毛笔字的教学难以触及到书法问题。单个字的端正、温文,就像演员在戏台上的一个亮相。然而一出戏,不只是演员在戏台上纹丝不动的亮相。戏是要动起来的,戏中人是要有交流的,一出好的戏,是风云际会,是心领神会,是咫尺千里,是一时万古。书法和戏其实是一样的。历来被称为“书法教学”的毛笔字教学,很难承担这样的使命。这不是毛笔字教学的过错,而是在漫长的日子里,大家误会了,误以为毛笔字就是书法。历来出现过的毛笔字,只有一部分是书法。从公文书写和非公文书写两种情况来看,前一种里面可以归在书法的,要比后一种少得多。同一个书法家,他的好作品大都出在非公文书写里。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苏东坡的《寒食帖》,历来被认定是天下第一、第二、第三行书。这三件作品都是非公文书写。同样是毛笔字书写,有的可以认为是书法,有的只能说是毛笔字。那么书法到底是什么呢?书法其实也只是端正和温文。端正和温文,是中国人的文化走向和文化情怀。文化走向,在毛笔字教学中可以体验。文化情怀呢?就不是毛笔字教学容易触及的了。文化情怀,是每个中国人,需要通过漫长的人生去慢慢体验和渐渐成就的。同样用毛笔写字,有的成为了书法,有的只是毛笔字,所有的原因,只在文化情怀的不同。说到这里,可以用一句话回答本文开头的一个问题了,那就是:书法是一种情怀,而毛笔字只是一种写法。(新浪收藏)

  • 相关阅读
  • 浅谈书法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潜在价值

    对学生进行书法教育,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情操……...

    时间:08-29
  • 教育部将全面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

      教育部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落实“书法进课堂”,书法教育教材的审订工作预计将于今年11月展开。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书法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但因为种种原因,书法教育一度中断...

    时间:08-27
  • 有些书法家是怪物:文辞鄙俗不应

      你有时会有这样的感慨:有些书法家简直是怪物,人家给钱要他写副字,内容不合适他还不干,你说怪不?看来似乎有点怪,其实也不怪。对一个高标准的书法家说来,这应是很正常的事情。  本来,从书法的艺术本体来...

    时间:08-23
  • 郭沫若60年代书法受宠

      2013年5月10日,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专场中,郭沫若1967年作的《行书西江月二首》估价220万至280万元,最终以403万成交,文人笔墨市场越来越受到追捧。专家认为,...

    时间:08-21
  • 现代书法纵横谈:八仙过海各有神通

      马相武“现代书法”作为书法话题和书法文化现象,其实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就一直断断续续地在一个不太大的范围中发生着、进行着。不过,它涉及的人群相当可观,更不要说旁观者了。甚至,从绝对意...

    时间:08-19
  • 中国书法作品步入高价时代

      上周,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通过对北京匡时自从2007年春拍开设古代书法专场拍卖以来,至2013年春拍“中国古代书法”专场为止,各季度的书法拍品成交数量与总额等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中国书法...

    时间:08-19
  • 汉字书法的文化困境与忧思

    今年,陕西师范大学的新生录取通知书很特别,4500多份录取通知书均是由该校书画研究会的6位离退休老教师用毛笔写就。...

    时间:08-01
  • 孙中山书法随名人效应看涨

      7月6日,上海朵云轩2013春季拍卖“双雨山馆藏珍”专场中,孙中山的《楷书五言》对联估价30万-50万,几经抢夺以890万落槌,1023.5万元成交,创下孙中山书法作品最高纪录。专家认为,孙中山由于其政治地...

    时间:07-31
  • 当代书法收藏具备四大机遇

      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当代书法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板块,因为当代书法在艺术创作、社会认识度等方面都处在一个较高水平。如果说当代书法处于投资收藏的价值洼地,那么收藏当代名家书法作品有哪些机遇呢?笔者认为存在...

    时间:07-26
  • 懂得七看才会鉴赏书法

      南朝书法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说出了书法鉴赏的精髓,强调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书法审美观念。在鲁群看来,书法鉴赏需要“七看...

    时间:07-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