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县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综述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刘高峰 周文治)丹水凤山是胜游。这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为故乡丹凤县设计的形象宣传表述口号。因为天生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而久负盛名的丹凤县,由此更加闻名遐迩。
围绕打造山水生态园林旅游城市为目标,历届丹凤县委、县政府把城市建设的接力棒一程一程传递着。昔日的古寨山城也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一天天呈现出俊秀模样。
如何破解城市建设工作的重建轻管的难题?丹凤县的决策者们将城管工作放在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商丹一体化的商洛中心城市的东部次核心的大背景下,立足于机制体制破冰和重树城管新形象,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城管工作新路子。
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让精细常态管理模式与美丽丹凤一路同行
1月11日,城管局在县城商邑大道东口出动60多人,动用机械强制拆除两户违法建筑;1月12日,城管局在组织市容综合整治……这是丹凤城管局长王立新的工作日志内容。
像这样繁碎的事务性工作,几乎整日里都充斥着他的头脑。而始终处于群众期望值过高和不积极配合的两难夹缝中的城管工作,如何走出困境?一直是他这个首任城管局长思考的问题。
2013年5月9日,丹凤县城市管理局在商洛七县区率先挂牌成立。作为承担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城市管理执法、市政设施管理三大职能的一个新的县政府工作部门。这个有500多名职工的队伍一开始就确定一个角色定位:城市管家、市民仆人。
丹凤县城建设规划总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规划区街道形成了4纵30横,主城区保洁面积68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到28万平方米。这便是城管工作的责任田。
由于利益刺激而固有的乱占乱建和乱摆摊点是城管工作的顽疾,而猫捉老鼠式的工作方式使城管工作苦不堪言。面对责任,丹凤城管人勇挑重担,面对挑战,勇往直前。“我给我们城管人定位是城市管家、市民仆人,是管家就要管好城市,是仆人就要服务市民,规范、精细、常态是我们工作的永恒追求。”这是县城管局王立新局长朴实而富有内涵的话语。
推行精细常态化管理模式,使丹凤城管工作游刃有余。县城管部门积极顺应县上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国家级卫生县城等决策部署,甘为主力军,敢于打头阵,突出力克市容环境卫生、违法违章建筑等两块“硬骨头”,按照“严格管理、规范运行、精细操作、形成常态”的工作思路,加强环境卫生日常管理和市政设施管护,使工作机制创新和执法力度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为了让精细化常态管理工作模式落地生根,城管局先后出台了《环卫工作管理办法》《城管监察管理办法》等刚性管理办法,进一步量化考核,落实工作责任。把县城保洁区划片分段到班组,将城区划分东南西北中五个环卫中队,严格实行“定路段、定班组、定人员、定标准、定奖罚”的清扫、保洁“五定”管理责任制。制定了无乱占乱建、无乱堆乱抛、无占道经营、无乱搭乱挂、无乱停乱放、无乱喷乱贴、无设施破损,街面路面净、行道砖缝净、大树坑穴净、垃圾箱周净、市政环卫设施净、绿化园林水沟净、树杆灯杆电杆净、临街墙面店面净的“七无、八净”清扫保洁标准,使县城的保洁率达到100%。
对于城区每天产生的80吨生活垃圾,做到即产即运即处。制定了严禁违章驾驶、严禁事故发生、严禁乱停乱放、严禁脏车运行、严禁箱满拖时、严禁顾此失彼、严禁虚箱浪费、严禁占道隐患、严禁按部就班、严禁各行其事等“十条禁令”,保证了清扫、收集、清运、处理的有效衔接。同时,把管理触角延伸到国道沿线6个镇,做到“村镇清扫、合理布箱、专人巡管、城管清运、随满随运、机制长效”。目前,日均清运垃圾120吨,处理率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