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挥检察职能保障商洛绿色发展的实践
2015年,全市检察机关紧扣绿色发展主题,充分运用法律监督职能,在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查处环境监管不力背后的失职渎职案件、深挖环境监管领域腐败案件、开展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一是严厉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一年来,全市共审查起诉破坏环境资源刑事案件59件93人,其中盗伐、滥伐、非法收购运输林木罪17件21人,失火罪4件5人,非法占用林地罪2件3人,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6件7人,非法狩猎罪14件22人,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12件28人,非法采矿罪1件1人,非法采砂罪1 件1人,环境污染罪2件5人。如洛南县院起诉的阮某某等人污染环境案,阮某某等人在巡检开采金矿时,将有毒废水排入河道,致使河水被污染,该案起诉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是深入查办破坏环境资源案件背后的渎职案件。全市共办理6件6人,其中玩忽职守罪5件5人,滥用职权罪1件1人。如我市商州区华迪公司“9.19”、“10.4”石粉溃塌事故,因华迪公司违规在林区堆放石粉,石粉堆场溃塌冲入农田、河道及沿岸房屋,导致3人死亡,后在河道清淤时,残留堆积物再次溃塌,又造成2 人死亡。事故发生后,市院反渎部门组织全市反渎干警深挖该事故背后的渎职犯罪,先后查办了商州区安监局副局长吕某某、矿山股股长杨某某、商州区森林公安局局长张某某、商州区麻池河镇镇长张某等人玩忽职守案。三是做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先后在林业、水务、环保、安监等部门进行法制讲座30余次,发检察建议14篇,召开联席会议2次。四是开展破坏环境资源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全市侦监部门共走访30余个行政执法部门,调阅审查案卷210余册,从中监督立办案件5件6人,监督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案件2件2人。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表现在深入挖掘破坏生态环境背后的职务犯罪还不够深入,水资源和空气污染刑事案件办理较少,公益诉讼尚未提起,对行政执法机关的监督力度不够等等,这些要在以后工作不断完善和改进。
三、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保障商洛绿色发展的思路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商洛检察机关要保障商洛绿色发展,必须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创新法律监督思路,找准服务商洛绿色发展的着力点,综合运用打击、保护、预防、监督、教育等检察职能,保障商洛绿色循环发展,让商洛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为商洛绿色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推动商洛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和谐发展。
1、严惩涉林刑事犯罪,让商洛的“山更绿”。商洛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要建设好西安的后花园,保护森林资源尤为重要。近年来受利益驱动,盗伐、滥伐林木案件屡禁不止,非法占用林地时有发生,失火案件春秋季多发,这些都严重毁坏了森林资源,社会危害性大,群众反映强烈。因此,全市检察机关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守青山、护绿林,保护我市森林资源,严惩涉林刑事案件,始终把涉林刑事案件放在优先位置,建立涉林案件“绿色通道”,对涉林案件优先审查,优先办理,优先批捕,优先公诉,切实守护商洛的大好绿山,以促进商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一是严惩盗伐、滥伐、非法收购林木及非法占用林地犯罪。对于这些破坏森林资源、毁坏林地的犯罪行为,要坚决打击,从严惩处,快捕快诉,特别是做好林木材积的测算鉴定,防止以罚代刑、放纵犯罪的现象发生,从严把握立案标准和量刑幅度,形成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二是对失火案件采取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对失火导致林地被毁的,可以建立绿色补偿机制,即犯罪嫌疑人愿意在规定期限内补植树木并管护成活、恢复被毁林地的,可以减轻处罚,建议人民法院适用缓刑。同时对失火案件,可以集中到案发地巡回开庭,以教育广大群众,提高大家的森林防火意识,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三是加大对非法捕杀、收购、出售珍贵野生动物和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的打击力度。我市红豆杉分布广泛,物种珍贵,近年来发生多起非法采伐、毁坏红豆杉案件,要加大打击力度,切实保护珍贵野生树木。我市还出现利用网络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新型犯罪,犯罪嫌疑人利用网络发布珍贵野生动物的信息、价格、图片,在线交易,线下快寄,非法出售、购买珍贵野生动物,其犯罪手段多样,作案隐蔽性强,证据收集固定难,应高度重视此类新型网络犯罪,要提前介入侦查,引导森林公安机关收集和固定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