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谢晓欣
初秋的暖阳透过轻雾,洒在一栋栋安置楼上,泛起温暖的光泽。在洛南县古城镇移民新区社区,兴龙岭广场上一片热闹祥和的景象:老人们迎着朝阳舒展筋骨,孩子们在彩色跑道上追逐嬉戏,乒乓球台前激战正酣,篮球场上身影跃动……
这其乐融融的景象里藏着古城镇创新推行“四聚焦四提升”工作法的治理智慧,让移民新区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将居民的日常点滴,酿成了如今这般温暖祥和的幸福滋味。
“社区干部经常来看我,帮我解决实际困难,让我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独居老人李云生感动地说。
为了提升服务温度,社区聚焦民生关切,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14名网格员对居民小区、商业店铺进行日常巡查,重点摸排邻里关系、家庭矛盾等常见矛盾纠纷的隐患。通过与居民面对面交流,收集信息,及时发现潜在的矛盾隐患,除了网格员排查外,居民还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群等方式反映身边的矛盾问题。今年5月,社区成功化解一起医疗事故赔偿纠纷,网格员在排查中发现这一苗头后,立即上报社区,由社区组织专门调解小组,最终帮助群众获得赔偿30多万元。今年以来,移民新区社区已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起。
对居民党亚丽来说,最高兴的事情是再也不用冒着风险在家给电瓶充电了。她说:“以前电动车充电要把电瓶拿上楼,既麻烦还不安全,现在楼下就有充电桩,太方便了。”这是社区聚焦基础设施,提升居住品质的成果。
社区主动摸清群众的关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今年新建电动车棚充电桩108个,方便居民充电,确保电动车有序停放、安全充电,有效消除了消防安全隐患;完成23栋住宅楼防水改造,受益居民200多户;新建多个箱式变电站,保障用电稳定;实现天然气管道户户通,让清洁能源进入每个家庭。改造提升后的兴龙岭广场,既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娱乐需求,又保障运动安全。每到傍晚,广场上秧歌队翩翩起舞,孩子们在游乐区尽情嬉戏,构成一幅和美的生动画卷。
社区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阵地,聚焦文明新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全面提升居民精神风貌。每月的“院落议事会”成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平台,干部与群众围坐一堂,既宣讲党的政策,又倾听民声民意。今年以来,已收集办理意见建议20条,真正实现了“群众提、大家议、共同办”。社区还积极与县级部门联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县志愿服务联合会开展“三下乡”禁毒宣传教育活动,联合县团委实施“伙伴计划”示范项目,开展道德模范评选,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这些活动带动社区环境整体提升,规范早市经营,实行“摊前三包”责任制,每月组织市场商铺安全生产大检查,今年已排查整改隐患15处,居民都称赞:“现在社区干净整洁,住得舒心多了。”
作为一个移民搬迁社区,让群众稳得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解决就业问题。社区聚焦就业增收,积极引进培育社区工厂,金翼服装厂、锡箔纸厂、辖区内商超等企业已吸纳500多人就地就业。
“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在金翼服装厂工作的搬迁群众韩建芳笑着说。
同时,社区开发公益性岗位45个,负责社区卫生保洁、绿化管护等工作。截至目前,通过劳务输出、就近安置、公益性岗位等渠道,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实现有劳动力家庭至少1人就业的目标。
“只有把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才能赢得大家的信任。”移民新区社区党支部书记张亚平深有感触地说。
如今,漫步在集镇上,但见楼房整齐划一、道路干净整洁、配套设施完善,一个个热切的民生期盼得到回应,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开花,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