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冗长的流水线美剧相比,短小精悍的英剧似乎轻易就能打动观众的心。即使是表现相似题材,英剧也总能略胜一筹——你有《迷离档案》,我有《神秘博士》,历史比你长,寿命也比你久;嫌《绯闻女孩》中上流社会的浮光掠影太过肤浅,不如试试《皮囊》里的残酷青春;《IT狂人》里的两个“极客”比《生活大爆炸》中的科学宅男走得更远、更边缘;就算是言情讲性,直白露骨到毫无嚼头的《欲望都市》又怎及得上《冤家成双对》费尽心机的连环套……
在广大网民心里,美剧和英剧坐落于天平两头,一番上下权衡之后,终于稳稳垂向英剧一端——边缘比主流高级、内省比浮华高级、自嘲比搞笑高级、含蓄比露骨高级,就连包裹在铁石心肠底下的温情,也要比开放过度的滥情高级。在英剧迷眼中,除了题材、表现手法方面压倒性的胜利,就算英国演员的外形和口音,都比熟极而流的美国佬、美式英语来得高雅。忽然间,我大学时代的英语老师还了魂,他当年的名言中就有这么一条:“你们急着学美语干吗?连美国小混混都讲一口流利美语,但是如果你有纯正的伦敦音,在美国一样受人尊敬。”
哪里有尊敬,哪里就有鄙视。看到最近美剧中经常有拿英国人口音来开涮的情节,我更相信传说中的“鄙视链”所言非虚:据说,看英剧的看不起看美剧的;看美剧的看不起看日韩剧的;看日韩剧的看不起看港台剧的;看港台剧的看不起看国产剧的;看国产剧的,还能看不起看泰剧、印度剧、菲律宾剧的……有网民直言不讳:“看惯了英剧,再面对某些同学张牙舞爪地向我描绘某部美剧多么神奇的时候,我只想不屑地扔给他们一句:‘没文化!’”
电视剧集从大众娱乐一转身登上了“文化高地”。鄙视链从高到低的各个环节中,一方面有着内涵的深浅、思想程度的云泥之别,但更重要的是,“低级”剧种长期占据着荧屏,而“高级”者,往往要通过一定途径才能获取。太容易到手的精神给养,就像文化上的“嗟来之食”,哪里及得上“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小众选择?对很多年轻人而言,选择英剧,与其说是“求文化”,倒不如说是“求文化标签”,告别土鳖,洋气加身。
《黑镜子》拍出后现代性
看到英剧被中国观众誉为“有文化”,英国制片人Charlie Brooker笑了。
身兼编剧、导演、制片人数职的Charlie干一行恨一行,在2011年的短剧《看电视毁人生》(How TV ruined your life)里,他用《社交网络》一般急进的语速,分6个章节叙述了电视剧对人生造成的负面影响——用夸张的恐怖画面吓人,用浪漫故事歪曲我们对于爱情的期待,用社会名流的傻话取代专家传播知识……顺手还把英国历史上最雷人的电视剧桥段通通回顾了一遍。
2012年,Charlie一手打造的迷你剧《黑镜子》爆红网络。第一季分3集,讲述3个不同的故事:《国家的赞美诗》、《一千五百万里程的价值》、《你的全部历史》。有人说,“内心强大的人才能看《黑镜子》”。事实上,这3集短片也确实有必要在片头附上这样的提醒:“本片容易引起不安、焦虑、恐惧等情绪,请成年人在彼此陪同下观赏。”
《国家的赞美诗》讲了个荒诞不经的故事:深夜,英国首相被一通电话吵醒,得知万民爱戴的公主遭遇绑架,而绑匪提出的赎人条件,是要首相与一头母猪性交,并在举国上下全程实况直播。
令人备感不安的并非一夜之间声名狼藉的可能,而是完全身不由己的过程。首相起初当然誓死不从,电视台的民意调查也显示,有72%的英国民众拒绝观看直播,反对用牺牲个人尊严的方式向威胁妥协。但随着公主的手指疑被绑匪切下、Youtube视频疯传网络,看似坚定的民意迅速倒台至14%。虽然电视台试图利用现代影像科技帮助首相完成“任务”,甚至已经请来AV男优头戴黑布套准备“顶包”,却被一个工作人员将造假过程拍下,上传到了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