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因在珠海斗门白藤湖开发出中国第一个农民度假村的钟华生(微博)被梁广大相中,担任三灶管理区书记兼区长。尽管比梁关好晚来三灶两年,但钟华生多年后向南都记者回忆,当时三灶依然十分荒凉、交通闭塞,发展滞后,并无起色。
不过,因为几乎没有任何工业和交通基础,当时几乎没有人看好这次大开发。钟华生说,还没上任,很多人就跑出来反对,说市区还没搞完,西区怎么建,很多亲戚朋友也劝钟华生不要来三灶管理区,接这个烂摊子,而当时珠海财政吃力,市里面只给了三灶管理区40万元的启动经费,而且拖了四个月才下拨,开发资金都需要自筹,如此大的开发怎么启动,还要建大机场、大港口,钱从哪里来?
“梁广大也问怎么办,我说不怕,只要你放权,就可以调钱。”钟华生回忆。
空手套钱
初创的三灶管理区一穷二白,玩起了土地的资本运作,面向全国“卖地”筹款,当年全国不少报刊上都刊登过“今日借你一杯水,明日还君一桶油”的广告,来买地建房的投资者趋之若鹜,“大家就是拼了命去买地皮,炒地皮,建房子,当时根本没想过这些房子究竟卖给谁,给谁住?”过来人回忆当年,认为当时盲目乐观,都觉得政府搞的项目不可能垮。三灶镇在房地产热下迅速筹集了10亿元启动资金,以至于后来连梁广大都自我解嘲:“西区玩的是空手道”。
没人想到,珠海历史上第一轮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热潮是从三灶镇的几间简陋茅棚开始的。这股热潮后来席卷全国,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作为西区大开发的枢纽,三灶管理区办公室设在三灶镇,但因为办公经费迟迟没有下拨,没有办公场所,钟华生于是先向红旗和平沙两个农场借了十万元,在三灶镇金海岸建了几间茅棚办公,并一直用到了1999年。
由于基础条件太差,缺水、缺电,加上交通太过闭塞,当时从三灶出去要先走泥路,再走水道,花上大半天时间,工业项目进不来。珠海西区大开发注定无法复制深圳、东莞的模式,先引入工业项目,聚集大量工人,然后大规模建房,依靠土地开发,循序渐进发展城镇化。
外无借鉴,内无粮草,一穷二白的三灶管理区另辟蹊径,玩起了土地的资本运作,在三灶围海造地4平方公里,连同金海岸一同推向市场,面向全国“卖地”,来筹集修路、修大港口的巨额资金。作为“领头羊”的钟华生此时也将媒体利用到了极致,在全国报刊上喊出了“今日借你一杯水,明日还君一桶油”的口号,来买地建房的投资者顿时趋之若鹜。
一位已退任的三灶管理区工作人员表示,当时来买地的人全国各地,几乎哪一个省份都有,有的是看到报纸来投资的,有的是亲戚朋友介绍的,大家排着队来交钱,蔚为壮观。梁关好回忆,原来三灶镇只有一条几百米长的旧街,但到了1992年左右,就变成了好几条街城区范围扩大了好几十倍,政府提供的商住用地供不应求,很多投资者就找到村民,由前者出钱、村民出地一起合作建房,房屋建成后,两层留给村民,五层给投资者。
投资热催生了房地产热。钟华生说,当时西区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建筑大军5万多人,处处都是建房的工地。这一数字比三灶镇当时的原住民多出近4倍
珠海建筑商王燕也是1990年代被吸引到三灶炒房、炒地皮的投资者之一。回忆当年,她最大的感受是“疯狂”。“当时三灶明明没有什么工业,也没有几个人,但大家就是拼了命去买地皮,炒地皮,建房子,当时根本没想过这些房子究竟卖给谁,给谁住?”王燕说,现在看来,当时改革开放不久,大家都没有风险意识,以为政府搞的项目不可能垮,盲目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