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投资理财

奶价狂跌再现奶农倒奶

2015-01-20 14:56:46

来源:新京报

原标题:奶价狂跌 再现奶农倒奶

  河北行唐县奶农李娟(化名)最近多了一项任务,把交不上去的鲜奶提到养牛小区周围的田里倒掉。

  和李娟一样,很多2014年上半年刚刚高价买入奶牛的河北省奶农们正忍受煎熬。

  经历了2013年下半年的“奶荒”之后,鲜奶价格曾一路飙升至5元/公斤,很多奶农都花高价买入了奶牛。但2014年下半年以来,鲜奶价格进入下行通道,鲜奶收购价格一路下跌至3.3元/公斤,而与此同时,饲料售价居高不下,养殖成本上升,奶牛顿成了烫手山芋。

  更要命的是奶企鲜奶用量减少,奶农的鲜奶交不上去,把交不上去的鲜奶倒掉,甚至把刚刚怀孕的奶牛卖掉成了奶农们不得已的选择。

  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产能过剩,在乳业专家看来,收购标准提高,乳制品生产企业自身牧场增加,进口奶粉大量进入市场造成国产牛奶销量下降是奶农倒奶或卖牛的主要原因。

  2008年后河北省兴建的奶牛养殖小区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主管部门人士介绍,这些奶牛养殖小区所产鲜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遭受限量、拒收,甚至遭到淘汰;但记者发现,按照牧场化管理模式改建这些奶牛养殖小区也面临着现实窘境。

  奶农倒奶、卖牛

  凌晨3点半,住在养牛小区的李娟准时起床洗漱、喂牛、挤奶、打扫奶牛活动场地,这一系列动作已经持续了很多年。

  但和以往不同的是,李娟这一个月以来又多了一项工作:每天把交不上去的鲜奶,盛放在一个30公斤左右白色塑料桶里,推到村子的大路上以1元/公斤价格售卖,卖不完喂小牛,再剩余的直接倒掉,每天倒掉的有100斤以上。

  白色塑料桶里装满了凌晨刚刚挤的鲜奶,李娟面色凝重地走向小区外的田里,直接倒到农田旁边,每次倒完李娟都会在田间叹着气站一会儿。

  “每天能卖十几斤吧。”李娟说道,原来来我们这儿买鲜奶喂猪的养猪户最近也不来了,这些养猪户说,没啥用,猪吃多了也消化不了。

  李娟所在的养牛小区位于河北省行唐县北高里村的东北,小区占地面积约50亩,共有奶农11户,小区内共有奶牛500多头。

  李娟家现在奶牛存栏60头左右,其中产奶的有40多头,日产鲜奶在1.2吨左右。

  2014年11月份以来,李娟以均价9000元左右陆续卖掉了5头奶牛。而就在去年的上半年,她刚通过企业担保的方式,贷款20万,以均价1.6万买了十几头奶牛,近期仅卖牛就已经赔进去3.5万元。

  记者从该县畜牧局拿到的材料显示,从2013年5月乳企鲜奶收购价一直稳定在4.2元/公斤左右,从2013年5月开始,鲜奶价格逐月攀升,到2014年2月份部分地区超过了5元/公斤,同比上涨25%左右。但春节过后,生鲜乳收购价格迅速下跌,乳企由抢奶开始以各种质量问题为理由拒收,“交奶难”再度出现。

  到2014年年底,鲜奶价格降至3.5-3.8元/公斤,少数养牛小区还不到3.3元/公斤,加上退奶、限量的损失,小区老板不敢给奶农发放奶款,小区业主叫苦不迭。

  材料还显示,奶牛价格变化上,以头胎大胎(怀孕5个月以上)为例,2014年以来价格狂跌,2014年初的奶牛价格18000元/头,到2014年底同样的奶牛降到12000元/头,甚至跌破万元。

  谈到为什么亏钱卖牛,李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一头产奶的牛每天吃掉饲料+草料的总价在43元左右,一头奶牛所产鲜奶一般是20公斤左右,鲜奶进入2014年11月份以来的收购价格基本维持在3.3元/公斤,这样一头牛下来的毛利是23元左右。

  但是抛除养乳牛的成本、人工成本、奶牛看病及配种成本,一头牛算下来每天的净利润十元左右。

  进入2014年11月下旬,这个小区所产鲜奶每天有20%交不上去,一头牛至少4公斤交不上去,四公斤鲜奶的价钱是13.2元左右,这样算下来,每天都在亏钱。

  很多奶农只能无奈地把产奶的奶牛甚至危产牛(怀孕牛)以1万元甚至更低的价格卖掉,或者把奶牛当作肉牛卖掉。

  新京报记者2015年1月1日-3日实地走访了三个养牛小区及一家收购鲜奶的企业发现,部分奶农平均每天倒掉的鲜奶近200斤,有的奶农甚至直接把鲜奶以0.5元/斤价格卖给养猪农户。

  李娟称,这几天更是根本没人敢收牛,因为价格一直在下跌,一天一个价。

  “交不上去的鲜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小牛喝不完以后倒掉,或者到村子里大路上卖掉,近期一些养猪农户以0.5-0.6元/斤价格来买走一部分。”李娟无奈地说道。

  购奶企业称产量下降

  至于企业为什么只收每户80%鲜奶,李娟向记者做出了解释。

  李娟称小区建立初就和旺旺集团石家庄分公司(下简称旺旺)签署收购鲜奶协议,奶农把鲜奶都是直接交给旺旺。进入十一月份,旺旺给出的解释是企业生产量下降,只能收奶农80%鲜奶,剩下的20%奶农自己处理。

  记者随后向小区的其他奶农询问近况,都是大同小异。也有部分奶农通过控制奶牛吃的饲料量,促使奶牛减产,饲料成本降下来每天亏损减少一些。

  “小区里大多数奶农都养了十几年牛,如果实在养不下去了,只能把牛卖掉,再另谋出路,至于做什么,大家还没有想过。”李娟说道。

  旺旺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企业真的是生产不完,企业目前也在根据国家规定商议相关方案,看如何帮助奶农改建等。”

  李娟所在小区,是2008年建成的小双列棚式养牛小区。“三鹿事件”以后全国开始逐步取消各家散养模式,推广实施小区化管理模式,该养牛小区是小区老板自己贷款200多万所建。

  小区化管理模式是:小区老板提供场地、水、电、奶农的临时住所,小区老板卖草料给奶农,各户奶农自己喂养及管理自己的牛,每天把所产鲜奶统一交由小区老板,老板再上交到收鲜奶的合作企业。

  小区老板称,随着近期鲜奶价格下跌,自己以及所在小区的11户奶农日子都不好过。自己也想改建成现在国家提倡的牧场化管理模式,以吸引更多奶企来收购鲜奶,可是资金从哪里来,以前建设养牛小区所贷200万还没有还清,哪里有钱再改建。

  行唐县畜牧局的乔姓科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奶牛养殖小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遭受限量、拒收,甚至遭到淘汰。面对奶业市场的内忧外患,小区管理模式必将被取缔,养殖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是基础,饲喂技术提高是条件、管理模式转变是保证。

  乔姓科长提到,很多奶企对自己签署协议的养牛小区进行评级,根据饲养方式、奶牛质量等分为A-D四级,比如君乐宝乳业,在全省大概有50多个养牛小区,一部分评到D级将来肯定是要被淘汰的。

  当然,面临淘汰的奶农,也没有具体的政策补贴,这是市场化环境造就的,只能是优胜劣汰。

  牧场化管理到底是什么样的模式呢?

  某小区老板称,牧场化管理模式是对奶牛统一管理、统一喂养、统一清扫卫生、统一挤奶等,这样可以提高鲜奶产量及进一步提升鲜奶品质。

  奶农参与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入股的方式,奶农自己家奶牛作价(评估每头牛的价格)以后,按照一万元一股计算,所有奶农都可以入股进来;另外一种模式是奶农把奶牛托管给牧场老板,考核奶牛出奶量,评定等级后,每头牛每年给奶农2000元-2500元不等。

  听上去很合理及阳光化的管理模式,为什么奶农自己不愿意参与呢?

  同样有十几年养殖经验的奶农马萍(化名)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不愿意参与牧场式管理的原因。

  马萍称,牧场化管理以后,打扫卫生、挤奶等都得聘请工人,自己要出这部分费用;其次就是牛的淘汰率会变高,牧场化管理要考虑成本,肯定是留下那些产奶量至少50公斤/天的奶牛,自己家那些产奶量低的奶牛就会被淘汰,很可能面临无牛可养。

  而至于托管方式,马萍称“这种方式目前还没有先例,如果实施几年后牧场老板发现自己并不赚钱,给奶农发放不了托管费用,老百姓根本没有能力去把钱要回来,直白点就是没有安全感。”

  大型乳企海外自建牧场

  而最让奶牛养殖小区老板担心的是生产企业正在大规模自建牧场。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5月,蒙牛乳业已在奶源建设方面累计投入超过40亿元,参股、合建了14座万头以上超大型现代牧场,其还将继续参与建设20座到30座超大型牧场,将新增投资30亿-35亿元建立规模化集约化牧场,三年内实现100%原奶由规模牧场提供。光明乳业也在武汉投资1.3亿元建设“生态示范牧场”,可饲养奶牛3000头,年产鲜乳1.3万吨。

  上述奶牛养殖小区老板表示,君乐宝2014年3月份已经在张家口的察北建了自己的牧场,伊利、蒙牛等已陆续在海外建牧场。如果刚刚改建不久,还未能实现盈利就被生产企业自建的牧场挤压淘汰,还不如干脆不投资改建。

  乳业资深分析师宋亮撰文表示,恒大、华润等企业已经开始进入养牛和乳业领域,缘天然、圣牧等通过上市融资,外资也在加大对华奶业投资,比如恒天然、通用磨坊、朝日等。

  乳品企业海外投资带来的根本问题在于,海外奶源的使用将会减少对国内奶源依赖,短期会影响国内奶牛养殖健康发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1-9月份,全国乳制品进口量共计149.86万吨,同比增长36.5%。其中,液态奶累计进口量达24.64万吨,同比增长70.8%。

  宋亮此前向媒体表示,伴随国内乳业与国际接轨程度越来越深,国际市场价格对本土企业影响越来越大。2014年以来进口奶粉大幅降价,包括新西兰、欧盟在内,2014年原奶价格跌幅达到30%-40%。2014年初新西兰进口奶粉完税价格在每吨5.5万左右,现在价格则在1.8万-1.9万之间。这样的背景下,乳企对于奶源的选择性收购也是必然之举。目前来看,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奶源都保护良好,而选择对个别散户奶源的放弃。

  宋亮公开表示,乳企开始倾向自建牧场控奶源,中小规模养殖及散户养殖逐步面临淘汰。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蒙牛已开始建设8座自建牧场。目前自建牧场与参股牧场的原奶占比为24%,其中自建牧场的原奶占比为3%左右。截至2014年3月底,伊利在全国拥有自建、在建及合作牧场2400多座。

  ■ 延伸

  2014年下半年来的倒奶事件

  ●2015年1月4日

  河北廊坊,因为收奶纠纷,有奶农把整车原奶倒掉。

  ●2014年12月

  央视的一则报道中,由于河北原奶滞销,养殖户王志国不得不把超过1.6万元买的牛以6000块卖掉,因为原奶没人收就意味着每天都在赔钱。

  ●2014年8、9月

  因为蒙牛乳业泰安有限责任公司决定从2014年8月1日起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收购青岛、烟台、威海等地市的鲜牛奶,众多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和奶农代表选择倒奶杀牛。

  • 相关阅读
  • 奶价寒冬:行情是10年来最差 陕西奶农开始卖牛杀牛

    受全国范围奶价下跌的影响,素以奶牛养殖为特色产业的陕西省泾阳县也在这次价格波动中受到了冲击。这说明规模型的产业化发展是将来奶牛养殖趋势,此次价格调整,中小型养殖场损失严重,大规模牧场情况略好也恰好说明了这一点。...

    时间:01-20
  • 国际奶价暴跌 广东奶农每天忍痛倒奶超20吨

    位于南沙区榄核镇的一家散户奶牛场因至今仍未找到接收牛奶的奶制品公司,故隔两天就要把产出的牛奶倒掉 羊城晚报记者 邓勃 实习生 吴梓鸿 摄 据记者多方了解,其余的中小型奶场、奶农虽然还有乳品企来收奶,但也只是过渡性地暂时收到本月15日左右。...

    时间:01-09
  • 广州鲜奶价格告别“七连涨” 或降价3%~5%

    对于奶农散户问题,王丁棉认为“奶牛小区”模式对于倒牛奶悲剧的造成至少有3~4成责任。这是因为,“奶农小区”、散户等中小企业的牛奶不能被做成高端的常温奶产品,也不能做成新鲜低温的巴氏奶。...

    时间:01-07
  • 奶价狂跌致倒奶 警示市场观念需突围

    2014年是中国乳业市场政策落地最多的一年,然而,却有国内乳业迎来“寒冬”之说。该怎样对“奶价狂跌致倒奶”反省,是面对此一市场现象所务必思考的产业转型命题。如何为“奶价狂跌致倒奶”总结陈词,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却是当下有关各方务必思考的话题。...

    时间:01-07
  • 奶价狂跌河北奶农倒奶 养猪户买奶喂猪都嫌“吃了不消化”

    河北行唐县奶农李娟(化名)最近多了一项任务,把交不上去的鲜奶提到养牛小区周围的田里倒掉。...

    时间:01-07
  • 奶价跌势难改 “倒奶杀牛”现象料进一步加剧

    国内原奶价格一路下滑之下,近期河北等地开始出现奶农“倒奶杀牛”的现象。...

    时间:01-07
  • 工信部:乳业兼并重组不会推高奶价

    随着乳业兼并重组的推进,有人担心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将加剧行业垄断,带来高价奶粉产品时代。...

    时间:08-01
  • 西安奶产品今冬轮番涨 瓶装奶价格涨幅高达25%

      12月1日起,三元、光明等多家乳企再次上调乳制品价格,涨幅在8%左右。国内多个城市奶价纷纷“升温”。而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8月份以来,全国塑袋装纯牛奶价格呈现较为明显的...

    时间:12-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