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理论研究

地市党报增强融合效应的着力点

地市党报增强融合效应的着力点

2015-07-17 15:42:14

来源:中国记者

  二、把握内容与形式的内在统一,着力打造有时代特色和灵魂的融合新闻品牌

  唯物辩证法启迪我们,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适合并服务于内容。报网融合趋势下,新闻内容与形式的相互作用仍然是辩证的矛盾运作过程。从本质上说,融入的媒介都是传播信息的载体和工具,只有信息本身才是一切传播活动的主体和灵魂。但正由于多媒介融合,又反作用于新闻生产,对新闻内容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为媒体融合是双向的,新媒在内容上更多地依赖纸媒,又对纸媒的新闻生产进行着改造;纸媒反之也必然对新媒进行着改造和创新。概言之,由于融合媒介的相互作用而衍生出表达方式迥异的融合新闻。然而,面对噱头优先、热衷猎奇的民间媒体,面对过度化、飞沫化信息环境,人们似乎对新闻的性质和内容产生疑惑,不少新闻人也深感忧虑、无所适从。对此,作为地市报应冷静观察、理性应变。必须看到,发言权不等于话语权,过度信息不等于有效信息,新闻传播到哪里并不重要,至关重要的是传播怎样的新闻。用哲人的话说,境界低的人讲不出高远的话,没有使命感的人讲不出有责任感的话。随着媒介的演进,越是信息过载,人们更渴望在享受服务的同时,获得有品质、有灵魂、体现公意、值得信赖的新闻。为此,深度推动报网融合,地市报应着眼特色抓创变,以打造新型融合新闻品牌巩固壮大主流阵地。首要品牌创意共赢。载体定位关系融合方向。报网融合应有凸显的形态,有成型的模式,而非纸媒、新媒两张皮,更不应网站门户成为纸媒的附庸。不能固守互联网思维,而要以大系统融合思维方式,对线上网站、视频、微博、微信、客户端等门户频道和线下版面专栏进行高端设计,实现线上线下互动互补,信息资源共享融通,真正使线上美起来、动起来、活起来,线下精起来、准起来、深起来,使“双线产品”有机衔接、相互交融,改千人一面的大众传播为口味迥异的分众传播,在产品形式上为不同受众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精准化服务。二要强化主流声音。社会发展需要强大的正能量。依托融合媒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地市报安身立命的看家本领,也是融合发展的最大特色。线上展示要力求首创首发首播,快捷精简直观,多样化展示、多介质推送党报新闻的权威发布、独家发布和生动发布,让广大受众随时随地获取党委政府的时政信息。线下展示要力求深刻精准,紧绕当地发生的新闻事件、焦点事件和社会热点,通过深入采访调查,系统准确提供背景资料,清晰展示事物发展脉络,全景式再现事件全过程,以舆论引导效能强化公信力。三要创新用户体验。网络门户的发展前景不是同质化的资源输送,而是民生体验型信息服务。地市报应以地域文化为主线,以提升用户体验为核心,把满足受众需求作为全媒信息服务的出发点。线上贴近信息化、娱乐化、消费化为分众量身订做,全时段生产本土化特色产品,并与受众紧密呼应、“互粉”互动。线下力改时政报道写谁谁看、谁写谁看的尴尬局面,与线上内容互动跟进,回应群众关切,丰富呈现形式,改进报道方式,创新话语体系,增强产品亮度,优化版面编排,秉持民生品牌打造精彩看点,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舆论引导功能。如《人民日报》2015年两会特刊,别开生面以关键词和数字解读总书记的两会声音和《政府工作报告》,深受读者喜爱,值得借鉴。四要加强舆论监督。新闻监督本身就是品牌。相关法律法规赋予党报舆论监督功能,是为了更有效的保护群众利益。决不能将舆论监督与负面报道相提并论。导向正确的舆论监督同样传播正能量。尤其地市报开展舆论监督,是践行群众观、强化公信力的重要途径。要围绕中心和大局,线上线下开设相应频道和专栏,开启监督执线,畅通民意渠道,针对群众呼声强烈、反映急切的问题,深入调查,公正问责,解决问题,促进工作,从而更好地维护政府形象,赢得群众和受众的信赖。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