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理论研究

地市党报增强融合效应的着力点

地市党报增强融合效应的着力点

2015-07-17 15:42:14

来源:中国记者

  四、把握变革与管理的内在统一,着力创建适应融合发展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机制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再由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的循环往复,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透过现象看本质,网络信息化带来的报网融合,是一场存量改革,是一系列涉及体制机制、利益格局等深层次问题的深刻变革。产品决定流程,机制决定效率。如何盘活存量,求得融合条件下的最大增量?或者说,逐渐落后的管理体制机制如何适应报网融合新变化,成为地市报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审视近年来的新传播,不论网络技术怎样裂变,舆论形态如何转变,地市报的使命不会改变,而且较之以往更加强调新闻的时效和真实,更要快速、广泛、深入地把信息传播给受众。由此可见,推动报网融合首先是人的融合,关键是最大限度地用人、育人、留人,只有充分激活人的因素,报网融合才会有坚强的组织保障。这就要求地市报必须坚持党管媒体原则,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加快创建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首先重塑组织架构。面对新媒的勃兴,近年来多数地市报不愿甚至不敢突破机制瓶颈,维持线上线下分立单干状况,使报网融合貌合神离。应当看到,信息网络化不可逆转,只有打破原有的条线化、部门化机制格局,建立与新技术相适应的新产品生产关系,才能形成整体合力。可借鉴国内创新型报业融合的成功经验,按照扁平化管理理念,采取直接或渐近方式,再造适合本地特点的融合架构。具备打造“中央厨房”运作模式的应直接重塑全媒体组织架构,避免机构重叠,力量分散。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可采取内容集约化制作、报网终端运行的过渡机制,不断提高管理运营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其次重构采编流程。基于党报生产需要而设计的传统采编流程已不适应报网融合需要。应针对融合新闻业务整合化、载体数字化、视觉传达多样化特点,实行记者采访一岗多责,稿件发布先网后报、集约共享;全媒编辑加强对前方采访活动的协调,及时整合、推介、展示新闻资讯;子媒编辑可根据自身媒介和受众特点,提出个性化信息订制;总编辑负责各媒介端口的统一指挥调度和审查把关。通过报网互动,纸媒做好后期信息核实和分析报道,然后由线上整合发布。如此通过全媒体采编平台,真正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真正实现新闻发布起步即时新闻,由线上开端,线下搜集跟进,再由线上收尾。再次锤炼队伍技能。新的采编流程,要求采编队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刻苦创新。不日新者必日退。地市报要在坚持常态化学习训练的同时,通过课题调研、专题培训、院校授教等途径,培养队伍的“多才”与“专才”,培育高素质领军人才,不断强化队伍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尤其要深化“走转改”,引导记者走进“白云深处”,倾注心血和汗水采写“接地气”、“冒热气”、“带泥香”的新闻,真正做到无愧于群众、无愧于时代。第四优化留人环境。人才是成事之本。报网融合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不论现在或将来,人的因素仍然是驾驭信息化的主体,赢得融合竞争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地市报应在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激励机制,鼓励职工公平竞争,并创造条件改善环境,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增强团队内聚力,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如此,地市报融合发展才会峰回路转,春光无限。

  (作者分别是池州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记者部记者)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