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红学家从明亡清兴的角度看钗黛争宝玉是玉玺之争,黛玉是明朝代表,宝钗是降清代表,譬如宝琴等吃鹿肉(意思是吃虏肉),独有宝钗拒绝吃,也有几分道理!
而宝钗的那些超人的才艺表演与百媚千态,却是不能够解释的,这两点,却能从秦淮八艳之一的顾媚身上看到!顾媚通晓文史,巧善辞令,是个女外交家。《红楼梦》作者吴梅村是崇祯帝与顺治帝两代“太学校长”,又与龚鼎孳顾媚是密友,下笔自然矛盾万分,虽对宝钗“心机”有所揭示,但没有指责,有的只是长叹而已!
红楼丽人行:憨湘云
中国人读小说的一大毛病就是喜欢问“结局”如何?民间有“麒麟送子”的说法,譬如孔子就是民间说的“送子”,而在书中湘云却是克夫至死,以至于红学家纷纷猜测湘云与宝玉是否“因麒麟伏白首双星”。都是被作者和学者误导,想那柳二郎与尤三姐也是因“鸳鸯剑”而分离,而“鸳鸯”本是夫妻恩爱的象征,可见都是反写也!
蔡元培因为湘云口吃叫宝玉“爱哥哥”,认为她影射的是大清“词史”宜兴人陈其年,也有几分豪放派性格相似,譬如毛先舒云:每怀昔游与足下偕锦雯望西湖之楼,脱略盘薄,辩锋互起,旁坐者惊以为哄斗,已乃相视而笑,命酒如初。
不过,如果把湘云看作大清第一汉奸孔有德(贾敬、张道士)的女儿孔四贞郡主,那“爱哥哥”宝玉就好解释了,爱新觉罗姓呀,书中的麒麟,暗示的是帝王之后,非单指婚约。那护官符里说的史家尚书令是文官之首的概称,点明史湘云的显赫贵族身份。而书中的贾母(庄太后)临终的一句话,也是说想念史湘云的。看来对史湘云的悲凉婚姻一生,老太太死不瞑目!这孔四贞13岁时父亲自杀后在桂林突围正是“湘江水逝楚云飞”,扶灵回京居住皇宫,与顺治帝很聊得来,但孝庄认为“独孔四贞不能为后妃”,派她回桂林与娃娃亲孙延龄完婚。后来吴三桂杀孙延龄,孔四贞返回北京,仍封郡主,顺治帝早已病死,所以庄太后心中有歉意。反映在贾母临终的那句话中:可恨云儿,总不来看我。这个“恨”,也是反语,充满了“爱和悔”!
湘云的特点在几个明亡清兴中人身上都有体现,可见《红楼梦》作者的取材不是一个人,而是多人合写一人:“唯大英雄能本色,是大名士自*”(湘云说)!
但若抛开历史背景看湘云,从小说人物塑造角度来看,憨湘云则是一个活力四射会放电的女孩。你看她的行为艺术比黛玉葬花更可爱,醉卧芍药庵,完全不是淑女做派,但透出无限清纯可爱。即使天下第一淫公子看到湘云睡觉“却把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一点淫心不起,忙给盖上,这与宝玉看到宝钗酥臂起淫心形成巨大反差,从宝玉角度看似乎是哥哥对妹妹的感情,但从女性的角度看,宝钗的*是作秀勾引,湘云的*则是自然春光。
在第二十二回,凤姐说唱戏的小旦装扮起来活像一个人,地球人都知道凤姐说的是谁,偏偏独湘云心直口快:“倒象林妹妹的模样。”结果黛玉大怒,并迁怒而逼宫宝玉参禅。
凤姐是彻底的玩笑,湘云则是不谙世情,对黛玉并非讥笑,而是心动的好玩,所以后来湘云明白地告诉黛玉:你不要担心我的麒麟,我这辈子是不如你了!黛玉一看情敌缴纳白旗,也就心下释然,经常与湘云斗嘴斗诗了!
即使是看到她当着自己的面为宝玉梳头,黛玉也放心了。试问谁敢当着黛玉的面与宝玉含情脉脉地梳头,湘云一人而已!因为在古代,男女梳头有“梳拢”的意思,譬如宝玉给麝月梳头,晴雯就醋意大发了:“交杯盏儿还没有吃,就上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