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滚滚中,妙玉也是一粒尘,又何尝超脱?!
红楼丽人行:情可卿
《红楼梦》写人物一人两面,所以要“一声两歌,一手二椟”地去读。
可卿影射崇祯是许多索隐派红学家的观点,崇祯亡于3月19日,而可卿亡期,张友士说“总是过了春分(3月19日后两天),就可望全愈了。”“好了”就是“完了”!《红楼梦》第一人贾母死在萧条中,而可卿之死,场面宏大,四王八公(八旗)来吊孝,是骂“清王八”来吊孝!暗示的历史是满清入主北京后给崇祯帝办大殡,那书中说“秦氏丫鬟瑞珠见秦氏死了,他也触柱而亡”,暗示尽崇祯死前只有一个太监王承恩殉葬!
可卿大葬期间,秦钟勾引智能儿,影射崇祯死后南明皇帝依然沉迷于秦淮河风月,“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所以明朝灭亡了!
“秦可卿”与“秦克清”谐音,正是作者以毒攻毒,以暴秦对暴清,可惜如李商隐《乐游原》所写: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作者让崇祯死了变成鬼魂可卿,勾满清头目的命,先勾宝玉(顺治)诲淫,再勾麻子鸳鸯(麻脸康熙)上吊,再勾凤姐(庄太后)病死!
不分清历史影射,对可卿的淫与不淫就无法认识,刘心武等肯定贾珍“扒灰”就是对秦可卿美的艺术形象的污蔑,黛玉与宝钗虽美,而可卿是“兼美”!从文本来看,如果可卿不死,哪里有凤姐协理,那本是可卿的职权!从可卿的“情商”来看,是太压抑自己的情绪,不如凤姐说话行事老辣,可见二人的不同根源是“读书人”与“破落户”的区别!
“水满则溢,盛宴必散”一段话,可见可卿对贾家已如日中天的判断是如何的准确,至于解救的办法之一,就是办个私塾,以防家败后子弟们连回家读书务农都没着落,刚刚上任《红楼梦》总经理的凤姐哪能看得这样远!
《红楼梦》作者,对于可卿,其实是寄予了无限的无才补天之叹,这才是可卿形象的主题隐喻!
红楼丽人行:烈三姐
要说红楼丽人谁最“猛”,当然是尤三姐,勇晴雯只是对王夫人顶嘴而已,而三姐则是扬言要和凤姐拼个鱼死网破,这一“亮剑”的*,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最后那一抹脖,可谓一个“烈”,给脂粉气弥漫的《红楼梦》一声轰动的春雷!
柳湘莲也眠花宿柳,竟然要求老婆是处女,真是天道不公。所以,柳湘莲也不过是那个时代的俗人,到底被三姐的纯洁刚烈感化而顿悟。
因此,作者塑造烈三姐这一角色,其实是对小节与大节的反思。钱谦益的老婆柳如是在丈夫投清以后也曾红杏出墙,钱谦益作为当时文坛领袖依然爱之:我的大节都失了,这小节算什么!
即使是“小节”,我们阅读文本,也找不出贾珍与三姐“*”的证据,只不过是陪酒而已,属于秦淮八艳的卖艺不卖身,只是在古代,那就是“淫”了!
作者写淫,表现在二姐身上,不但把爱情给了贾琏,身体也被“长包”,然后晚上弄进贾府里,其实在明清时期,*出嫁才在晚上迎娶!
作者把二姐当*来写,其实是讽刺顺治与董鄂妃的爱情故事。二姐原来和张华有婚约的这个细节,不过是影射董鄂妃是罗敷有夫,晚上迎娶正是偷偷娶进宫里的真实写照,二人5年的缘分,却是从三姐口中说出:姐姐单想五年前就是了!最后柳湘莲的出家,正是顺治上五台山闹出家的天下奇闻。结果如何无所谓,反正有出家这回事!
柳湘莲发誓不做“剩王八”,可真实的历史是顺治爱上的是“二婚头”,柳湘莲说“你们东府里只有那两只石狮子干净”,是骂东北来的满清宫闱秽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