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二姐是董鄂妃的主要影射,而作为董鄂妃的另一个化身,三姐的艺术形象,已经脱离历史,变成了小说人物,仅仅是作者为了一吐胸中的耿耿热血!
王夫人(影射庄太后)常言:好好的一个宝玉,都让你个小妖精勾引坏了!正是汉人名言:“红颜祸水”!
《红楼梦》作者写了一系列人物对这“谣言”进行了反驳,譬如黛玉,与宝玉共读当时黄书《西厢》,晴雯是宝玉的第一得意丫鬟,金钏居然在假装午休的王夫人跟前让宝玉吃胭脂,四儿居然宣称和宝玉是同生日为夫妻,其实这三个人都是写董鄂妃一个人与顺治的只羡鸳鸯不羡仙。
董鄂妃死后,顺治在痛苦中把董鄂妃的妹妹贞妃当成董鄂妃的影儿来爱,于是就有了紫鹃不理宝玉,宝玉给麝月梳头,宝玉骗玉钏吃双份莲叶梗汤,“候芳魂五儿承错爱”!
正所谓“钟不敲不响”,勾引者的出现也是因为被勾引者本身是臭鸡蛋了才引来苍蝇。“红颜祸水”之铁论在尤三姐身上轰然倒塌,尤三姐虽随着姐姐堕入红尘,但能出淤泥而不染,不像姐姐与泥人同流合污。尤三姐还进行了另类的反抗,最精彩的一节就是通过灌酒把贾珍贾琏给耍了,弄得“不像男人淫了她反是她淫了男人”!
这句话真是石破天惊之语,在古代社会能有此见识,可见作者的男女平等的人文关怀理念!即使现在,“女人吃亏男人占便宜”的庸俗概念依然存在于我们的主脑,可见三姐的所作所为,已然超越了时代。
在小说中,三姐是为爱情殉葬,但我们如果结合历史来看,把尤二姐当作降清派,把尤三姐当成抗清派,三姐自然是“烈士”了,好比《桃花扇》里的秦淮八艳之李香君“宁死不屈”,直把那些降清的明朝文人羞死!
最后说说柳湘莲所赠鸳鸯宝剑是柳家的传家宝:“珠宝晶英,两把合体。”并非铁剑,而是古玩,因为明清时一般文人并不佩剑,展示书房佩剑也是作为古玩炫耀。作者创造“鸳鸯剑”,不过是说快乐鸳鸯的缘分不易得,大多是棒打鸳鸯的爱情悲剧人生而已!
爱情悲剧固然多,尤三姐也是如此,但三姐能为自由而死,岂一个“烈”字了得!
红楼丽人行:勇晴雯
“晴雯”的字意是“晴天云彩”,画上却“不过是水墨嗡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指她的环境乌烟瘴气,遭遇悲惨,被人诬陷,无见光之日,正是雨过天晴的“晴雯”反写!可见是十二钗图画中惟一的特笔。
初中时候,正值叛逆年龄,最爱晴雯,爱她的心比天高,她的伶牙俐齿,她的织女技法,她的红颜薄命。现在从学术的观点看,才理解真正的晴雯!作者给晴雯判一个“勇”字,原来这“勇气”来源于“武死战”的袁崇焕!袁崇焕是宁锦大捷的英雄,炮轰死了清朝太祖努尔哈赤!这好比“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一节!其中反复提到的“边界”,暗示晴雯病补裘的确是《红楼梦》作者开篇说的补天之意!作者没有对另外哪个女子这样直接而热切的“拼命”描述,不说袭人,就是黛玉,也从无这样极具爆发力的表现:“挽了一挽头发,披了衣裳,只觉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实实撑不住。若不做,又怕宝玉着急,少不得恨命咬牙捱着。”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给病晴雯*方,宝玉大骂,叫人去找给秦可卿开方子的张太医!明里是骂“胡”,其实是骂“清”!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红楼梦》里没有写男人的胡子,明显是满清剃发令的结果,男人都是“白面”,可见故事发生时间在明末清初,主题是明亡清兴文化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