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棺底座是铝合金制造的,生产这样又宽又厚的铝合金厚板也是非常困难的,承担任务的冶金部所属哈尔滨101厂没有铸过这样大的铝锭,由于铸造质量要求很高,为了锻压成又宽又厚的板材,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按期按质完成了任务。然后由航空部的112厂加工,按照水晶棺尺寸的要求,他们把铝板加工成要求精度很高的水晶棺座(槽),是很不容易的。工厂派代表亲自把加工好的棺座护送到北京。
其他设备的制造,全国有上百的工厂企业参加,都是时间紧、质量要求高的任务,他们都好、快、省地完成了任务,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3.专用设备预安装和调试工作。
首先是冶金部有色金属研究院提供一座研究楼给我们使用,专用设备(包括水晶棺)在这里按1∶1的比例进行预安装和调试。主要担负安装任务的首钢第二建设公司和北京市设备安装公司的领导和职工,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用很短的时间,从施工到生活等方面,都做好了在有色院预安装现场的准备工作,有色院同时提供非常方便的条件,这种协作精神,现在回忆起来,是非常感人的,只有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才可能做到。
参加预安装和调试的单位,除首钢二建和市安装公司外,还有有色院、第四设计院、621所、北京市玻璃总厂、北京自动化技术研究所、北京分析仪器厂、北京市氧气厂、北京市电视设备厂等单位的同志。预安装和调试工作,关键是保护好遗体,让人民世世代代能瞻仰毛主席的遗容。除调光以外,其他所有遗体保护要求的参数,都要在这里试验,高标准的考验设备的质量。在这百十天里,人们无休息日,春节、假日都在调试室内。以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要求每一项试验,反复试验,每个参数都要有多次试验,达到稳定可靠。例如:温度和湿度的临界点几乎经过近百次试验,几位同志两周里日夜坚守在岗位上,不断调试仪表,最后保证临界参数的可靠性;场内气体和含氧量的试验;密封试验;压力试验;防潮、防干、防腐、防霉、抗震、升降机;等等,都一个一个进行了多次反复的试验,确保万无一失。自动控制系统,除装有自动化系统外,还装有手动系统,以防万一。同时,在建研院进行风幕的试验。1977年3月11日至4月8日为最后设备调试阶段,经过大家的努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在纪念堂的现场正式安装水晶棺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光的调试和彩色光配色整容。
瞻仰毛主席遗容的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棺内、外的照明与彩色配光整容。但照明光中的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对遗体都有影响。因此,对几种光的不同波长对遗体皮肤的破坏,科学院物理所与北京医学院合作进行大量试验和测试工作。据此,制造防紫外光的设备,使紫外光只能微量透过,破坏皮肤作用甚微;红外光设备可以滤掉95%,可见光采取降低照度办法解决。使照明光对遗体的损害达到了最微量的程度。
彩色配光整容。不论我们在遗体保护方面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劳动,人民群众将看到的也只有遗容。因此,彩色配光整容是使人民瞻仰伟大领袖毛主席光辉形象有良好效果的关键。物理所、玻璃研究所和新闻电影制片厂的同志们反复地、在多种条件下不辞辛苦的做了大量试验工作。我们将毛主席生前的彩色照片底片按灯光的要求,采用投映的技术,把彩色照片反射在主席的脸上,等于将毛主席生前的照片通过光的反射覆盖在主席的脸上,人们参观的时候看到主席的脸上仍然是有光彩且生动的,通过大量测试工作,最后我们做到了虽然是遗体,但通过彩色配光整容,仍然可以再现毛主席的光辉形象。
三、为党的十一大代表瞻仰遗容再拼搏
1977年8月19日,毛主席遗体进入纪念堂,中央领导同志又亲自到纪念堂审查各方面的工作,并确定首先要让党的十一大代表瞻仰遗容。但我们原先的工作安排是按8月31日准备的,十一大代表却一定要在8月22日瞻仰遗容,这时专用设备组的施工队伍,绝大多数结束工作,回了原单位,只有我和于晏同志等少数人没有走,可是中央已经下达了任务,由于人少,我们这几个人就日以继夜的拼进度:遗体进入水晶棺,起动升降机,调温、湿度、压力、保护气体的纯度、隔氧的效果等等,直到各种参数都达到要求,并且稳定了,已经是8月22日下午了,这才进行彩色配光整容,保证了22日晚十一大代表和中央领导同志瞻仰遗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