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爆发后陆战1师经过战后的大裁军,经过二战实战考验的骨干几乎只剩下一半,只好临时以老兵较多的陆战第5团为主成立陆战队暂编第1旅开赴远东,原计划参加仁川登陆,后因釜山地区战况紧张而于8月2日在釜山登陆,作为第8集团军的预备队,充当了救火队的重任,四处奔忙堵“管涌”,为洛东江防线的稳定立下汗马功劳。
而此时的陆战第1师虽然距离二战结束只有四五年的光阴,却已经是今非昔比,下属的三个团中陆战第1团刚刚重建,陆战第7团更是还在编组之中其第3营还是从地中海舰队陆战队中抽调的,正从地中海穿越印度洋赶赴远东途中,只有陆战第5团还勉强算得上是精锐,因此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少将坚决要求将陆战第5团作为第一波登陆部队,并于8月30日正式提出报告,要求将陆战第5团归还陆战第1师建制。
但是人民军9月初发动的九月攻势,使洛东江防线全线告急,在第8集团军里战斗力首屈一指的陆战第5团作为机动使用的预备队,不断被派到最紧急的地段,根本无法抽调出来。因此在东京的美国远东司令部里为陆战第5团的使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负责仁川登陆的众多高级将领:远东海军总司令特纳·乔埃海军中将、海军第7舰队司令阿瑟·斯特鲁布尔海军中将、海军两栖特遣部队司令杜伊尔海军少将一致认为没有陆战第5团,仁川登陆简直不可想象!史密斯师长更是强烈要求陆战第5团归建,他不但依照正常程序向上司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少将再次提出要求,还向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直接发电要求归还陆战第5团。沃克中将在巨大压力只好向阿尔蒙德诉苦,如果从洛东江前线抽出陆战第5团,釜山防御圈的稳定就无法保障了。
阿尔蒙德还有些全局观念,深知釜山防御圈不保,仁川登陆也就失去了意义,便提出折中方案,以陆战第1团为第一登陆波部队,以陆军第7步兵师的第32团为第二登陆波。但是史密斯坚持认为,仁川登陆的困难是在历次登陆作战中前所未有的,潮水、地形之复杂特殊,决定了登陆作战的艰险,只有久经沙场的百战雄兵陆战第5团才能胜任第一登陆波的千钧重担!甚至史密斯明确表示,没有陆战第5团,陆战第1师就不去仁川。
9月3日,阿尔蒙德将有关陆战第5团使用方向之争向麦克阿瑟作了详细汇报,麦克阿瑟权衡再三之后决定将陆战第5团归还陆战第1师建制,投入仁川登陆作战。
9月4日,联合国军司令部作战部部长莱特准将飞赴釜山,向沃克中将当面传达麦克阿瑟的命令,并作相关的解释工作。沃克见麦克阿瑟下达正式命令,只好将美军第24步兵师替换下暂编陆战第1旅(就是以陆战第5团为主编成的部队),但是沃克将陆战第5团最后一点油水也榨出来——他硬是将陆战第5团扣了两天,并就在这两天里使用陆战第5团对最危急的灵山地区发动了反击,击退了该地区的人民军,稳定该地区的防御,陆战第5团在这两天里共付出了阵亡约70人,伤约250人的损失。直到10月6日零时,陆战第5团才将阵地移交给第24步兵师,从前线赶到釜山登船。
侦察与佯动
计划一定,自然也就立即付诸实施了。
尽管美军曾在1945年至1949年间驻扎韩国期间,仁川是主要补给港口之一,但等到此时第10军开始需要搜集有关资料时却发现竟然没有一丝一毫的有用资料,实在是一大失策。
为了精确掌握陡峭海岸的确切高度,美军派出了侦察机在特定时间进行航空拍摄,然后由航空图片分析专家参照其他途径获取的资料进行计算,得出了海岸高度约为5.3米的结论——登陆后实地测量的数据与之相差仅有10厘米!
对于月尾岛和飞鱼航道,航空侦察是远远不够的,美军派出了克拉克海军上尉前去进行实地侦察,克拉克是经历整个太平洋战争的老兵,从普通士兵一直晋升到船长,对于登陆地点判断和航海要素的分析都非常有经验,更难得他还会点日本话(朝鲜经历了几十年的日本殖民统治,很多人都会日语)。8月26日他先到大邱,从第8集团军司令部借调了2名韩国人作为助手,随后立即飞到日本佐世保,向海军司令部报到。接下来的五天时间里,克拉克完成了所有准备工作,准备了武器、便携式无线电台、30箱C口粮、2箱威士忌、药品和大量现金,临出发前,经验丰富的克拉克认为在此时的朝鲜,粮食可能比现金还要宝贵,又连夜准备了90公斤大米和30公斤朝鲜特产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