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一天,她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她拿到了一本书——一本《亨利四世历史》——她看了看——书上有一条给埃塞克斯的献词。“献给最杰出、最光荣的埃塞克斯及尤乌伯爵,英国纹章院院长、赫勒福特及布希埃子爵、查特利的费勒斯男爵、布希埃及鲁昂勋爵罗伯特”——这是什么意思呢?她把这本书匆匆浏览了一下,发现书中详细记录了理查德二世的失败与被废黜的故事 ——这个主题暗示着可以把英国君主从王位上赶下来,这种做法是她极力反对的。不过,书上的确有卡莱尔主教发表的一篇洋洋洒洒的演说,大意为反对废黜国王,但归根到底,为什么要把这种事情摆在公众面前宣扬呢?写作这本坏书的作者抱着什么样的目的?她又看了看书前的题词,一边看,一边感觉到血液上涌。题词的口气是十足的谄媚,但除此之外似乎还另有深意。题词中的一句话可以理解为最卑鄙的意图。“最杰出的伯爵,用您的美名装点我们亨利国王的前额,他就可以更愉快、更安全地接近公众了。”当然,这位作者会推托说,“我们亨利国王”指的是这本书;然而,不是还可以做更合理的解释吗?——即假如亨利四世当时拥有埃塞克斯的名声和封号,人们就会认为他有权篡位,从而更普遍地加以承认了。这是叛国谋反呀!她召见弗朗西斯·培根,问他:“难道不能把这个人——这个约翰·海沃特——按照叛国罪交付审判?”培根回答:“我认为不能定为叛国罪,夫人,但可以定为重罪。”“怎么说呢?”“他从塔西陀 的著作中剽窃了很多段落。……”“我察觉到了他最阴险的用意。我要迫使他吐出真情。用拉刑架——”培根竭力安抚女王的情绪,可是女王的怒火并没有完全平息,结果那位不幸的海沃特,虽然没有上拉刑架,却被关进了伦敦塔,一直到女王去世。
女王心中的猜疑以这种出人意料的方式集中爆发,随后又渐渐消散了。接着,在她同埃塞克斯又吵了一架之后,终于签署了委任他为爱尔兰总督的命令。埃塞克斯在3月底离开伦敦前往爱尔兰,走过伦敦街道的时候,市民们走上街头,为他欢呼送行。群众们满心以为,只要这位新教伯爵前去平息叛乱,爱尔兰的局面就可以好转了。可是朝廷里另外一些人却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其中一个就是培根。他一直以好奇而诧异的心情关注着爱尔兰总督任命一事的起伏变化。他睁大眼睛,这个鲁莽的人真的要跳入这样一个圈套中去吗?等他看到情况果然如此,看到埃塞克斯果然动身了,他用平静的笔调给伯爵写了一封鼓励的信,没有流露出一点担忧和怀疑。除此之外,就完全无事可做了。他心中的想法使他深信,提出警告是无用的,也是不会被接受的。他后来写道:“正如一个人可以根据未来的种种可能性做出判断一样,我的确清楚地看到,他的失败已经由命运绑缚在那次出征上了。”(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