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秘史再现

1921年田汉最早白话翻译莎士比亚剧《哈姆雷特》

1921年田汉最早白话翻译莎士比亚剧《哈姆雷特》

2014-12-24 14:23:31

来源:北京晨报 陈辉

  新中国成立后,以朱生豪的译本为底本,遍邀全国莎学界学者、翻译家校订、增补,当时认为有37部剧本,所以其余的6个剧本用的是方平、方重、章益、杨周涵译出补齐的,这是我们大陆的第一套《莎士比亚全集》的译本。

  莎士比亚原作都是诗

  以后有译林出版社1998年的译本,同样是以朱生豪先生译本为底本。1957年时,台湾学者也以朱生豪先生译本为底本,出了《莎士比亚全集》。十年后,就是梁实秋先生又推出了一个版本,也只有37部剧作。

  这四个全集有两个体系,一是朱生豪体系,一是梁实秋体系,都是散文体的翻译。但莎士比亚剧本原本就是诗体剧本,因为伊丽莎白时代就是诗剧时代,我们出版的这套方平先生的译本,是华语世界第一套的诗体《莎士比亚全集》。

  除了诗体之外,还由于它的晚出,得以充分吸收国际莎学界最新研究成果,比如把目前国际公认的39部莎氏作品全部收入(增加了历史剧《爱德华三世》和传奇剧《两贵亲》),另外增补了张冲老师翻译的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确认是莎士比亚作品的长诗《悼亡》。

  可以说,这部作品的出版在中国的出版史上肯定是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

  用生命翻译的一套书

  这套全集的译者方平先生是2008年9月份过世的,我听方平先生的儿子说,先生过世前,他在病床上,基本上脑子已经糊涂了,但他捧着一本《莎士比亚》,一直在念,觉得自己好像还在修订、推敲字句的。这真的非常感人。

  我们这本书出来以后我先把样书给了方平先生的儿子,他马上给我回了电话,说太好了,书能出来真是太好了,清明节扫墓他要捧一套给他的父亲看看,他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以诗译诗不容易

  以诗译诗说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非常难。在华语界,曹禺翻译《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个诗体的译本,而真正开始大规模尝试以诗译诗的是孙大雨先生,因为孙大雨先生既是诗人又是教授,他当时有个完整的理论的,首创以“诗组”代原作音步的译法,他译了八部作品,包括四大悲剧。再有就是卞之琳先生,他在大雨先生译诗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以顿代步、等行翻译”法,人民文学出版社为他出版了作为其诗体翻译成果的《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 相关阅读
  • 揭“百年语文第一书”:留西学东渐、新旧交替印记

    读史:《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初版于1901年,号称“百年语文第一书”,最近新星出版社出了新版。该书处在线装书从木版印刷向石版印刷的过渡时期,也处在西学东渐、思想杂出的旧学、新学接壤之际,这一切,...

    时间:12-24
  • 胡愈之筹办“光明日报” 观感“新政协”的“新气象”

      全国解放初期,胡愈之筹办了著名的《光明日报》,并担任该报首任总编。在“新政协”会议召开之时,胡愈之通过《光明日报》,参与、记录、见证了“新政协”从筹备到召开的全过程,并发表了自...

    时间:12-24
  • 未名”鸿印

     鲁迅一生扶持、帮助过许多文学青年,其中以组建“未名社”的形式给予一群年轻人的帮助与扶持,应该说最具典型性。  按通常说法,未名社只有6个人:鲁迅、曹靖华、韦素园、李霁野、台静农、韦丛芜&mdas...

    时间:12-24
  • 未名社成员七封集外书信考释

      未名社在1925年成立时的成员有鲁迅、韦素园、李霁野、曹靖华、台静农和韦丛芜等6人,目前除了鲁迅之外,还有曹靖华、李霁野、台静农等也已经陆续出版了文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些文集失收了一些文章和书信。笔...

    时间:12-24
  •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墨子(资料图)  本文原载于《书屋》2011年第1期,转载请注明来源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

    时间:12-24
  • 李鸿章曾暗助革命党3万光洋 谋求与孙中山会晤

      又逢甲午年,自然而然我想起了李鸿章,这位100多年前的悲剧主角。洋人称赞他为“领航员”,他却自承是“裱糊匠”。甲午年后,那座风雨飘摇的“纸房子”(清王朝)已经千疮百孔,李鸿...

    时间:12-24
  • 《采茶词》与茶文化的东学西渐

    松萝茶  歙县、休宁、黟县、祁门、绩溪和婺源,是绵延近千年的古徽州“一府六邑”,其境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所产茶叶早在唐代已负盛名。南唐刘津的《婺源诸县都置制笠新城记》曾记载:“婺源、浮...

    时间:12-24
  • 夏丏尊3天读完《爱的教育》 为书中人物流泪

    夏丏尊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100多年来,始终畅销不衰,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影响遍布全世界。  小说以一个学龄前男孩恩里克的眼光,从10月份...

    时间:12-24
  • 黄昌澍:参与《辞海》编写的畜牧兽医学家

    黄昌澍在家中书房黄昌澍译着《家畜的放牧》执教于国立浙江大学期间与人合作编著的《养蜂法》  编者按  在雨花台功德园,长眠着很多科学家、艺术家和老革命家,他们的名字也许您并不熟悉;天文、土壤、古生物、化...

    时间:12-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