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毕淑敏谈新作《破解幸福密码》

2010-03-16 09:57:12

来源:

  记者: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心灵上却越发空虚、浮躁,与周围的人和事为敌,与自己为敌。您觉得问题的根源在哪里?现代人普遍的幸福感缺失是为什么?

  毕淑敏:说到底,世界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你自己。只要你成为自己的好朋友,你就没有任何真正可怕并能并能致你于死地的敌人了。种种自我问题的根源,都是由于强烈的内在冲突引起的。所以,和谐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每个人内在的和谐,就没有幸福。

  记者:您在书中说“吃饱了撑的”这个词语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是又会损害人类的心理健康,那这把双刃剑究竟是人类心理状态的进步还是倒退?

  毕淑敏:人在吃不饱的时候,要求相对比较简单,就是让自己的胃肠充填起来。现在,当温饱已经不是问题的时候,还有很多人停留在解决温饱的低级生存模式中(食欲加上*的满足),他们吃更多的饭食,喝更多的酒,和更多的人发生性关系……其结果,就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和性病和ED的蔓延……归根到底,人活着,除了一己生命的繁衍,还要有意义。当饭都吃不饱的时候,谈这些就很奢侈。饭吃饱了,这些问题就凸现出来。不是吃更多的饭,人就能变的更幸福。这个过程必须经过思考,归根到底,在人的发展高级阶段,幸福是灵魂的工作,不是胃的工作。

  记者:您将中国人对待幸福的方式做了很有趣的四大分类,分别是饮鸩止渴型、黄连团子型、馊馅饼型和幸福的包子。那么您自己属于哪种类型,或是几种类型兼而有之?

  毕:我把中国人对待幸福的态度,做了一个粗浅的分类,用了咱们餐桌上的几种家常饭来打比方。比如黄连团子型的幸福观,馊馅饼型的幸福观等等。中国人喜欢给幸福制订一个漫长的时间表,把对于幸福的专享,推到发落齿摇老眼昏花的将来。在通往幸福的曲折小径旁,潜藏着悄无声息虎视眈眈的杀手,它们是谁?它们试图用怎样的凶器,戕害我们对于幸福的察觉和感知?我做了一些探讨,讲得好不好完全不知道,抛半截砖头是本意。

  我自己?以前是黄连团子型的,现在争取做一个幸福的包子。

  记者:您提到各种性格类型中,A型是紧张焦虑的高发分子,C型是癌症的高发分子,这听上去很恐怖,我们怎么区分自己到底属于哪种性格类型?性格类型是可以转变的吗?

  毕淑敏:一件事,如果你了解了它,就不再恐怖。因为你可以预防,可以应对。最恐怖的是它本来就居住在你身上,可你却一无所知。

  性格是可以转变的。不过,这个转变也并不容易。你什么也不做,它就不可能转变。你可以选择变还是不变,如果要变,就按照我书中的法子,试试。

  记者:现在社会很多人成了“完美主义者”,老板也喜欢这种员工,他们看起来做事很认真,但是您似乎特别提到不赞成这种状态,说这是心理健康不够良好的表征之一,为什么?

  毕淑敏: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不完美的,完美主义者是违反自然的。是不正常并且不能持久的。更不消说,它让我们付出了身心健康的惨痛代价。如果你的老板是这种人,他逼着你也成为这种人,那你只有两个法子。一个是等着老板被自己的完美主义倾向逼疯,他自我崩溃或最终改变。再一个是离开他。当然,你要是特别注重这个岗位上的收入,那就没法子了,尽可能地保护自己吧。

  四、如何在平常生活中找到幸福感

  记者:可能有很多人试过这招,早上一起来就对着镜子说“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您提出来,这样做很可能事倍功半,还有可能适得其反,这是怎么回事呢?

  毕淑敏: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世界上最棒的,这一点,毫无疑义,你用不着自欺欺人。这种对着镜子乱喊叫的方式,有一点像白雪公主故事中的那个狠毒而愚蠢的皇后。我想很多人这样喊叫的时候,是为了给自己增加一点自信心,然后好有力量迎接挑战。要知道,所谓“最棒”,就已经是在比较了。人不能生活在比较中,我们有价值和有信心,不是因为我们比别人更棒,而是因为生命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你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你的自信必定来自你的内心,而不是在和别人的比较中建立起来的。所以,“最棒”的说法,既不真实牢靠,也不符合规律。你如果相信了这种方法,有一天,你确知你不棒的时候,怎么办呢?万份沮丧。

  • 相关阅读
  • 沙元森:解决民生难题靠的不只是钱

      今年的两会继续热议民生,住房、医疗、教育等仍然是需要攻坚的难题。一谈民生,不可避免地就要说到经济问题。不搞好经济建设,拿不出钱,确实很难解决民生难题,但民生问题绝不只是钱的问题。  民政部社会福利...

    时间:03-17
  • 三十年前的月亮

      文:苏七七   出处:声色笔记 2004年4月  “……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时间:03-17
  • 日本学者笔下的秋瑾:曾与留日的鲁迅发生冲突

      国人对近代反清女豪秋瑾之名并不陌生,不过对于她那“秋风秋雨秋煞人”的英姿从何而来,又从何而落,却未必十分清楚。198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过杭州学者郑云山教授的《秋瑾》一书,堪称中国大陆学...

    时间:03-17
  • 日本人的小理想

      日本孩子在料理教室学做饭  研究日本文化的著作《菊与刀》指出:日本人最重视的是“各得其所,各安其分”,并借此得到尊严与安全感。  有人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通俗的解释,就是农夫的儿子在认定自己今...

    时间:03-17
  • 任何时代都需幻想

      有些话题怎么也绕不开。比如,《哈利·波特》。  10月28日,《哈利·波特》系列结局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文版在全国同步发行,然而引起我们关注的,却不是它的销售成绩又是如何的惊...

    时间:03-17
  • 人为什么要不停行走

      爱默生说:旅行是傻瓜的天堂。看看国内“五一”和“十一”出游的盛况,真感慨爱默生的先见之明。如今,“今天你旅行了吗”俨然成为一句时髦话语。当一本赫然标着“旅行&rdqu...

    时间:03-17
  • 人生是一种态度

      文:余明阳   出处:文汇读书周报 2008年3月  潘肖珏教授在中国公关界中一直被称为“才女”,她思维缜密、口才出众、创意无限、亲和力强。2005年,她不幸患上了癌症,但患病后的她,依然自信、活...

    时间:03-17
  • 驱魔人最后的学徒

      约瑟夫·德拉尼:退休教师,目前和他的妻子,还有三个孩子,六个孙子生活在英国的兰开夏郡。《最后的学徒》一出版即被兰登书屋看中,于2004年7月首次发行,不到半年就销售了15万册。目前,英国已于2005年发...

    时间:03-17
  • 且看文学的孔子又如何

      "孔子"近来颇为流行。新上映的电影《孔子》中明星云集,将中华民族的圣人请入银屏,以充满大众文化气息的形式演绎一段中国人心中近乎神圣的故事;同名小说也已经出版,长达60万字、486页的大部头著作,无疑暗含了...

    时间:03-17
  • 潘洪其:农民不能选崔永元当代表是制度的遗憾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就城乡差距过大等问题发表了大胆犀利的批评意见。有作者设想,崔永元如果投身某个以农民为主的选区,农民一定愿意选他担任人大代表,他就可以代表农民向所有加大城...

    时间:03-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