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哈七热读及其背后的争议

2010-03-16 11:01:35

来源:

  弗洛伊德所说的这种“家庭罗曼史”从7岁一直持续到青春期。哈利发现了他的“身世”,他故去的父亲,他发现他的精神与伏地魔相联系……但是,拜厄特指出,罗琳创造的魔法世界在精神领域无法占有一席之地,她提供的是“次品魔法”,“缺乏伟大儿童文学的技巧,用侏儒般的想像力迎合读者。”她的书只适合于那些想像力被电视卡通片、脱口秀、肥皂剧、真人秀所禁锢的人。

  伟大的史诗 “怨愤派”批评家的观点

  《纽约时报》发表拜厄特的文章也许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姿态。因为关于此书文学水准的争论在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中,《纽约时报》一直是力挺罗琳的。这当然是因为它的首席书评人角谷美智子了。这个人称“女神风队员”的日裔文学评论家称“哈利·波特”丛书为“史诗”。考虑到角谷美智子对男性白人名作家总是抱着挑刺的态度,人们对这种强硬女权主义思潮渗入到文学批评中的动机有理由持审慎的怀疑态度。布鲁姆在《西方正典》中所称的“怨愤派”批评家称号对她来说是非常合适的。布鲁姆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忧心忡忡地说:“最近在整个英语界和西方文化界里所发生最为可怕的一件事,就是大家普遍地提倡那令人啼笑皆非的哈利·波特文学;人们甚至盲目地让它取代了传统的儿童文学。”

  角谷美智子把自己的风格保持到最后一本书的出版。美国时间7月19日,《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还没有出版,内容尚处于保密之中,角谷美智子就在《纽约时报》提前发表了透露情节的书评《哈利·波特在大战中成年》一文。角谷在文章中说,罗琳酝酿了十年的、不朽的、诱人的史诗,深深地植根传统文学和好莱坞传奇之中———从希腊神话到狄更斯和托尔金,到《星球大战》。但它的结局,并非是那种现代“女高音”般的空洞大话,它的结局是那种非常好的古典风格的结局:超大场面、激动人心的情节、冷至骨髓的终极对决,最后非常清楚地交代了人物的命运。但在接近终点时并非没有瑕疵———这一系列的第七本也是最后一本,《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在阐明情节时有些章节显得杂乱,有几处枝节显得沉闷———但是大结局和主要人物的故事线索有令人心悦诚服的必然性。

  还有下面一段引人入胜的文字:在整套书里,罗琳女士的成就是她设法让哈利既是一个普通的青少年(必须去应付学校和约会那些老一套的挫折),又是一个史诗英雄。类似于年轻的亚瑟王,蜘蛛侠。爱说话的才能激活她去创造了一个故事,这很容易让人想起荷马、弥尔顿、莎士比亚和卡夫卡。

  最后一句话不知道会怎样激怒捍卫了一生西方文学经典的布鲁姆。

  【哈七快评】

  “可重读性” 一个新颖的系列通俗小说

  哈七英文版出版后十天,世界上最大的《哈利·波特》学术研讨会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有1500余名学者与会。会议的主题是“从英雄到传奇”。这些专家读者中有人将哈利·波特比作救世主再世,有人认为赫敏·格兰杰是女权主义者的代表,还有人对伏地魔做出精神病诊断,说他是个十足的“恶性自恋症”患者。众多论文题目中有《自行施咒:〈哈利·波特〉中赫敏的自我决断》、《弗洛伊德与拜物幻想:〈哈利·波特〉中的魔法、欲望与失落》以及《波特同志:马克思主义者的阅读》……林林总总,蔚为大观。

  在我看来,《哈利·波特》小说的斗法场面、魔法和道具都具有吸引人的地方。在“哈七”结尾的地方,魔杖具有了生命力,它会辨认主人。当然,它还不具备博尔赫斯笔下的匕首甚至“渴望去战斗”,去洒落鲜血。但对于一本通俗小说来讲,已经够新颖了。我以为一本书的文学性就在于它的“可重读性”。《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有许多场面都具备“可重读性”。但整体上看,它很难达到这一标准。如果用通俗小说的标准来看,它又远远高于一般的水准。伏地魔像一个小孩一样不太关心细节。只关心表面的强势,但他对所谓强势的真正基础并不明了,对强势基础暗中被摧毁也浑然无知。魔鬼在细节中———这句话至少在该书中是不存在的,或者是被讽刺性地发挥效用的。伏地魔最后的失败因此才是合情合理的。

  • 相关阅读
  • 沙元森:解决民生难题靠的不只是钱

      今年的两会继续热议民生,住房、医疗、教育等仍然是需要攻坚的难题。一谈民生,不可避免地就要说到经济问题。不搞好经济建设,拿不出钱,确实很难解决民生难题,但民生问题绝不只是钱的问题。  民政部社会福利...

    时间:03-17
  • 三十年前的月亮

      文:苏七七   出处:声色笔记 2004年4月  “……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时间:03-17
  • 日本学者笔下的秋瑾:曾与留日的鲁迅发生冲突

      国人对近代反清女豪秋瑾之名并不陌生,不过对于她那“秋风秋雨秋煞人”的英姿从何而来,又从何而落,却未必十分清楚。198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过杭州学者郑云山教授的《秋瑾》一书,堪称中国大陆学...

    时间:03-17
  • 日本人的小理想

      日本孩子在料理教室学做饭  研究日本文化的著作《菊与刀》指出:日本人最重视的是“各得其所,各安其分”,并借此得到尊严与安全感。  有人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通俗的解释,就是农夫的儿子在认定自己今...

    时间:03-17
  • 任何时代都需幻想

      有些话题怎么也绕不开。比如,《哈利·波特》。  10月28日,《哈利·波特》系列结局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文版在全国同步发行,然而引起我们关注的,却不是它的销售成绩又是如何的惊...

    时间:03-17
  • 人为什么要不停行走

      爱默生说:旅行是傻瓜的天堂。看看国内“五一”和“十一”出游的盛况,真感慨爱默生的先见之明。如今,“今天你旅行了吗”俨然成为一句时髦话语。当一本赫然标着“旅行&rdqu...

    时间:03-17
  • 人生是一种态度

      文:余明阳   出处:文汇读书周报 2008年3月  潘肖珏教授在中国公关界中一直被称为“才女”,她思维缜密、口才出众、创意无限、亲和力强。2005年,她不幸患上了癌症,但患病后的她,依然自信、活...

    时间:03-17
  • 驱魔人最后的学徒

      约瑟夫·德拉尼:退休教师,目前和他的妻子,还有三个孩子,六个孙子生活在英国的兰开夏郡。《最后的学徒》一出版即被兰登书屋看中,于2004年7月首次发行,不到半年就销售了15万册。目前,英国已于2005年发...

    时间:03-17
  • 且看文学的孔子又如何

      "孔子"近来颇为流行。新上映的电影《孔子》中明星云集,将中华民族的圣人请入银屏,以充满大众文化气息的形式演绎一段中国人心中近乎神圣的故事;同名小说也已经出版,长达60万字、486页的大部头著作,无疑暗含了...

    时间:03-17
  • 潘洪其:农民不能选崔永元当代表是制度的遗憾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就城乡差距过大等问题发表了大胆犀利的批评意见。有作者设想,崔永元如果投身某个以农民为主的选区,农民一定愿意选他担任人大代表,他就可以代表农民向所有加大城...

    时间:03-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