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当代医学

在附睾功能基因组的研究中探究生命的奥秘

2010-05-28 10:44:44

来源:生物秀网

  基因研究的重大意义

  人类基因组图表告诉我们,人体里面有三十亿个碱基对,编码蛋白质占3%,大多数都不是编码蛋白质,有许多是重复顺序。现在还不知道这些46%的重复顺序是干吗的,还在研究,还有51%调控顺序及其他,只有我们高等动物才有的。人类基因组图表只是告诉我们这些密码的存在,这只是第一步,但是我们还要了解这些密码是干什么的,先要把这3%的东西搞出来,拿到基因图表,然后研究这些基因是怎么变成蛋白质的,还要了解它们的功能,这些工作就是我们所谓的功能基因组时代,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些功能,才能为临床服务,为人类造福。

  有些基本概念一定要讲清楚,这样才能研究。每一个细胞具有全套基因,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是不同的。而且基因表达在身体中都是有序的,它跟时间、地点、环境表达都有关系。举一个例子,红血球和白血球不一样,血红蛋白携带氧气,只在红血球中“表达”,白血球是去“打仗”,也就是消灭细菌。因此,细胞的功能是不同的。细胞就好像电脑,布置非常严密,都是由基因调节的。比如,男人的精子在睾丸中,因为基因的表达不同,所以形态上才会有不同。

  除了时间、地点外,还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举个例子,为什么只有母鸡能生蛋,而公鸡不能生蛋?这是因为,母鸡的肝脏可生成蛋白,输卵管可生成蛋黄,这样就可以生蛋了。而公鸡没有雌激素,因此肝脏没有蛋黄。科学家为了证明这个问题,就给公鸡打雌激素,果然出现蛋黄。但是公鸡没有输卵管,就不能生成蛋白,这样还是不能生蛋了。再举个例子,侏儒症的产生,就是因为缺少了生长激素、促甲状腺素、催乳激素。了解了这些原理,我们就可以做产前诊断,避免侏儒症的产生,实现优生优育。经过科学研究,人类生长激素的治疗进程,在1979年达到重组蛋白质表达,1985年用于临床治疗。

  目前所知人体内可能有3-4万基因,图谱出来后,我们能很快的找到这些基因,一个细胞不是表达一个基因,而是表达很多,一个一个得找很慢,所以我们现在做了基因芯片,通过用基因芯片去核对。基因里面分好几类,有看家基因,大家都需要看家基因,还有一些特异基因,比如眼睛细胞里面所含的基因。那么,人类基因组密码公布后有何用?首先就要了解人的3%编码蛋白质里到底有多少基因,其次,利用基因芯片,了解各种器官、组织、细胞中哪些基因在工作?哪些是特异表达的?哪些是看家基因?它们何时表达?会受哪些因素影响?生物学功能在细胞或器官中的作用?何时应用于临床和生活,为健康造福。由于我们不能用人体来做试验,只能通过动物试验来研究,然后再过渡到人。有人可能会说动物可能与人的基因不一样,但是大多数还是一样的。我们现在来看这幅图,图上人的表皮细胞的基因出了毛病,在额头上出现了白斑,与旁边一个小鼠对比是完全一样的,用猴子做可能更好一点,但是猴子体积比较大,比较难做。那么,利用动物试验,我们或许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黑猩猩的图谱已经出来了,与人类的基因组图谱只差了1.5%。这1.5%很重要,它决定了人和黑猩猩的智力差别。2001年2月15日公布了人类基因组草图,很多专家都表示它对他们的工作很有帮助。至今已经三年半了,研究的进展还是很快的。基因知道了以后要了解它的功能。

  我的研究课题——附睾功能基因组的研究

  进入功能基因组时代,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如何选择一条既创新又可行的路线?如何多、快、好、省地达到目标?下面我介绍一下我选的新课题--。我选择了附睾基因组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是关于国计民生的需求,二是课题较小,能在不太长的期间内可能成功,三是参与同一个生物学功能的一组基因,最后是本实验室具有优势点。考虑到国内的现实需求,我们是人口大国,耕地很少。计划生育后,人口控制比较好了,但由于基数很大,所以绝对数还是很大。而且现在一个孩子,总是希望孩子比较健康,另外男性的不育率也比较高。男性生殖调控研究的重要性在于,男性每天生成1亿精子(500-1000精子/秒),可以持续50年,而女性每月只生成1个卵,持续40年。精子易受环境影响,容易突变,畸形。50年来,精子数量、质量均下降。小于45岁的男性不育率达到5-10%(原发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数字,以输精管结扎实现避孕的男性参与人口控制北美、欧洲大于发展中国家,新西兰是1/3,中国(四川)是1/12。另外,基础研究薄弱,观念旧,没有好药。21世纪新避孕药的特殊需求,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观点是减少女性避孕药的副作用,防止性传播感染疾病STDs(HIV/AIDS),注重研究男性避孕药和双功能药物。由于避孕药是健康药品,不能有副作用、后遗症,因此,它就比比一般药物的要求更严格。目前的避孕手段基本有以下几种:屏障,绝育,药物,流产。避孕手段还是要求:作用快或长效、100%有效、无副反应、无后遗症、不影响性生活、便宜、不麻烦。

  • 相关阅读
  • JCI:肌肉萎缩症基因疗法动物实验获成功

      2009年3月美国密苏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宣称,他们确定了遗传物质中对治疗肌肉萎缩症至关重要的一种分子化合物——“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位置,以此制成了一系列新的抗肌萎缩蛋白基因...

    时间:05-28
  • PNAS:多聚糖是新型隐球菌的“帮凶”

      2009年,美国耶什华大学阿尔贝特·爱因斯坦医学院(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 of Yeshiva University)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致命微生物是如何逃避人体免疫系统导致疾病发生的。  发表在美国《国家...

    时间:05-28
  • 安慰剂镇痛效应研究新进展

      2009年中科院心理所郭建友副研究员和罗非研究员一项关于安慰剂镇痛效应的研究显示,小鼠可以产生阿片类和非阿片类两种不同类型的安慰剂镇痛效应。如果预先给予阿片类药物,则可以产生阿片类安慰剂镇痛效应,该效...

    时间:05-28
  • 科学家发现特殊蛋白可调控男性生育能力

      上海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张永莲院士领衔指导的男性生殖生物学研究又取得新进展,张院士历时多年研究男性生殖生物学,该项目刚刚获得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张永莲院士1935年出生于...

    时间:05-28
  • 研究表明睾丸干细胞只具备有限多能性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学家们成功地分离出人类睾丸的干细胞。这些细胞虽然酷似胚胎干细胞,能分化成人体3种主要组织类型中的任何一种,但研究人员提醒说,不要将它们与人类胚胎干细胞混为...

    时间:05-28
  • Cell:科学家找到瘦素蛋白减重原理

      瘦素蛋白是一类抑制食欲的激素,曾经被作为战胜肥胖难题的解决方法而受到追捧,但瘦素蛋白在肥胖的人体内会失效。2009年1月,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称,他们揭开了瘦素蛋白战胜肥胖的“秘密”,可能会...

    时间:05-28
  • NEJM: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新成果

      2009年,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提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并在一些以湖沼型为主的血吸虫病重点流行地区开展了试点研究,效果显著。  这一研究成果已全文发表于世界著名的《新英格...

    时间:05-28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增加猝死风险

      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09年1月15日刊登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将显著增加患者因心律失常及其他心脏疾病而猝死的风险,而且剂量越高,风险也越大。  这项研究由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卫生保...

    时间:05-28
  • JAMA :治疗帕金森的深部脑刺激疗法有利有弊

      据2009年1月7日刊《美国医学协会期刊》(JAMA)上的一则研究披露,罹患晚期帕金森氏病(PD)的患者,在接受深部脑刺激治疗6个月后,比那些接受其它内科治疗的患者在运动技能和生活质量上会有更多的改善,但同时也...

    时间:05-28
  • 漱口水可能增加口腔癌风险

      澳洲一份牙医期刊提出警告,平日用来预防口腔疾病的漱口水恐有增添罹患口腔癌的危险,并呼吁立刻从市面上下架。  《周日电讯报》引述《澳洲牙医期刊》评论指,当前有“足够的证据证实含有酒精成分的漱口水...

    时间:05-2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