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今天是入伏第一天,真正的“热练”就要开始了,很多人都备好了消暑用品,但心理消暑工作,是否也注意到了呢?专家提醒,心理“中暑”不仅会影响到自己,还会影响家庭的其他成员,甚至是周边的所有人。
炎热夏季心理易“中暑”
马现仓副教授说,“心理中暑”是比较形象的说法,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炎热的夏季会使人情绪烦躁,思维紊乱,爱发脾气,容易忘事。这种症状和气候、饮食、作息等有直接关系。因为炎热的夏季人的睡眠和饮食量有所减少,加上出汗增多,使人体内的电解质代谢出现障碍,影响到人的大脑神经活动从而产生情绪、心境、行为方面的异常。
“心理中暑”有征兆
张天布主任说,“心理中暑”的人一般会表现为:情绪烦躁,常会因微不足道的小事,与家人或同事闹意见,而自己则觉得内心燥热,头脑糊涂,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经常丢三落四忘掉事情;心境低落,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觉得日子过得没劲,对同事和家人缺乏热情;行为古怪,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生活动作。除了表现出情绪不稳、焦躁易怒外,在身体上伴有头胀痛、胸闷、心跳加速和睡眠不好等症状。
雨季“心理中暑”更严重
“前段时间雨水比较多,但气温却居高不下,每天闷热难耐,感觉十分压抑,火气会一触即发,想要控制自己,却怎么都控制不住。”略显焦躁的常先生这样说着。白晓英主任告诉记者,有常先生这样症状的人不在少数,俗话说“天有多阴,人有多阴”,自然万物的变化,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天气闷热,汗发不出来,人的情绪就会变得易怒,时间一长,还会影响脾胃,引起食欲不振。虽说阳光充足,人的心境会变好,但气温过高,也是会引起“心理中暑”的。
据了解,正常情况下,约有10%左右的人在夏季会出现这种症状,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明显增强,心理中暑的比例会急剧上升。而患者除表现为情绪不稳、焦躁易怒外,还伴有头胀痛、胸闷、心跳加速和睡眠不好等症状。
“蜗居”的人易“心理中暑”
身体中暑,人会觉得在身体上没劲,有的时候会头晕、腹泻等等一些问题。白晓英主任说,“心理中暑”同样会出现乏力,打不起精神,不像以前那么活跃了,而且会出现闷、烦等症状。夏天天气越来越热,容易睡眠不好,从而导致人的情绪不好。特别对于上班族来说,长期呆在室内,特别容易出现情绪不好,心情低落等现象。
滥服补药易“心理中暑”
张天布主任说,现在人们的保健意识比较强,喜欢给自己买各种保健品,有些保健品确实对人体有一定的好处,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补,要用哪种类型的保健品,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否则,会适得其反,因不当使用保健,而影响到情绪,出现烦躁,易怒等心理问题。尤其在夏天,服用保健品更得注意,以免成为“心理中暑”的激发点。
“心理中暑”可以预防
马现仓副教授说,和其它疾病一样,“心理中暑”也是可以预防的,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克制自己的情绪,营造轻松的环境,就可以预防“心理中暑”的发生。
1、少听劲爆音乐,给心灵吹风纳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