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家庭医生

康复管理一片空白 专家呼吁:再不做就晚了

康复管理一片空白 专家呼吁:再不做就晚了

2014-07-08 14:30:00

来源:生命时报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猛增,尤其是高龄、失能、患慢性病的人群迅速增长。如何对这庞大的人群进行康复管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康复管理一片空白

  第七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大会主席李建军教授指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占到总人口的10%,另有8500万残疾人和2.7亿慢性病患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指出,截至2013年,失能老人已达3750万。这些数字背后存在着巨大的康复医疗需求。但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接受过康复训练与服务的残疾人仅为8.45%。中国现有各类康复医院338家,康复床位仅占床位总数的1.18%。例如,上海市康复护理病床的供需比仅为1∶60,即每60个需要康复的病人中,只有1人能接受康复治疗。

  针对我国康复医学供求现状,发展康复管理才能治本。康复管理指的是对病后或术后的人,在生活、身心康复、预防并发症和疾病复发等方面进行科学地管理。可遗憾的是,我国在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社区、医院等层面,都没有太多的举措或经验。

  四点努力搭建体系

  要想尽快开启康复管理之路,我们应该从何处入手?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副主任、《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钮文异给出了如下建议:

  1.系统的复健管理。不管事故致残,还是脑卒中、术后出现后遗症,患者都需要做复健训练。复健管理团队要由专业的复健治疗师、康复科医师、神经科医师、骨科医师、精神科医师、小儿科医师、耳鼻喉科医师、护理人员组成。在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复健患者往往由康复科医师进行疾病诊断、开药和复健处方,然后将该处方转给复健治疗师,患者开始进行专业的院外复健。

  2.科学的饮食管理。康复进程中,饮食调理很重要。多数医生只管“治”,不管“吃”,医院也很少有专门的营养支持小组。东南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李苏宜教授曾表示,在肿瘤内科癌症病人中,不少是死于营养不良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指出,日本平均400人中有1个营养师,美国是4200∶1,而中国则是30万∶1。对此,政府首先要加强营养专业人员培养,并为之拓宽就业渠道。其次,可在社区设“营养管理员”,请专业人士制作食谱,并定期监测生理指标,根据康复情况调整食谱。有条件的社区还可以开设“康复餐桌”,为康复病人提供健康午餐、晚餐。

  3.完善的运动管理。生命在于运动,对康复患者而言更是如此,但目前,我国不少康复患者不愿运动、没条件运动或运动不得法。美国的经验或许能为我们提供新思路。近年来,美国45个州的80多个健康保健和护理消费者组织,共同参与到一项以“健康教练”为中心的医疗改革运动中,慢病患者可选择通过电话或去医疗机构咨询,也可以请“健康教练”上门服务。该项目在医患间加入了一个新角色,监督并帮助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治疗中来。此外,我们还可以在社区配备训练器材,在社区医院配备“健康教练”,对康复患者进行指导。

  4.及时有效的回访。慢病患者需要连续数年甚至终身服药,对药物的抵触心理会不断增加。我国发布的一项针对慢性乙肝患者治疗需求的大型调查显示,在近3000位受访者中,半数以上因害怕长期服药“影响身体健康”、“麻烦”等原因,考虑过停药。其中,13%的患者自行停过药。所以,及时有效的回访在康复管理中非常重要。随着物联网技术发展,政府可以主导构建起一套回访机制,由社区医院对辖区内的康复病人进行定期回访,检测其疾病康复情况、心理状况等,还可将检查结果反馈到定点的上级医院。

  此外,钮文异认为,康复管理服务体系中,大医院、康复医院和社区应分别承担疾病的急性期、稳定期和恢复期的治疗,各司其职。主管部门需摸清市场需求的变化,加大投入,建立专门的康复医院。还要调研康复医生收入,按劳取酬,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

  国外经验值得借鉴

  在不少发达国家,康复管理发展日趋成熟。比如美国“健康教练”项目,除了运动管理外,教练团队还包括营养专家、医生、注册护士等专业人士,给患者提供情感、饮食等支持。如为帮糖尿病患者改善饮食,教练每周会打电话鼓励、解答疑问、设定下一周的目标。教练还有护理协调员的职责,如协助患者制作检查、复诊时间表。英国非常重视社区康复,努力使残疾人在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方面尽可能地获得康复。他们认为,医疗康复不是单靠康复医学专业人员就能完成,而要涉及诸如社会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专业人士。英国政府要求,每一个有条件的健康社区都要设立配套的服务,使残疾人实现全面康复。德国高度重视康复立法,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工伤保险制度的国家。德国还提倡“社会康复”,希望康复患者有能力参加社会、家庭及文化活动。公会出资帮助提供或改建适合工伤残疾人员居住的房屋,帮助他们改装特殊类型的汽车,并帮助他们练习开车;帮助重残人员做家务,维修家庭设施,改造门、电梯和轮椅等,还为他们提供参加残疾人体育运动的路费补助,使他们能够通过体育活动稳定身体健康状况,参加社交活动,增强自信心及社会适应能力。▲

  • 相关阅读
  • 为“水桶腰”所困扰?私人定制菜单让你吃出健康

    人到中年,工作压力大、被迫熬夜、烟瘾难戒……这让英国的中年男性腰围越来越粗、营养越来越差。...

    时间:07-08
  • 祛暑的“熟水”:暑汤与凉茶

    炎热的夏季由于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导致人体不能适应炎热的气候,就容易出现口渴、发热、浑身酸痛乏力等不适。自古人们除常用冷冰抵御酷热防暑外,历代先民们还常使用“熟水”、暑汤、药茶和祛暑药粥汤等保健饮料。...

    时间:07-08
  • 一男子看球喝酒 疯长“痛风石”

    武汉40岁的李先生,十年前就被查出血尿酸高。最近几天,李先生发现自己下肢有些肿胀,而且大脚趾和足底,都长出几个“硬疙瘩”,左脚疼得无法行走。前日,他被家人送到武汉协和医院手外科就诊,结果被诊断为多发痛风石,必须手术治疗。...

    时间:07-08
  • 食药监总局公布医疗器械抽检结果:避孕套现针孔!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8日召开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专项行动期间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带针)等医疗器械...

    时间:07-08
  • 一人患红眼病全家得防传染 掌握认识误区是防治关键

    许多人谈红眼病色变,因为一旦发生,往往波及全家,甚至周围的同事、朋友,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专家传授】“红眼病”是民间俗称,又叫暴发火眼,即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急性结膜炎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眼病。...

    时间:07-08
  • 心肌梗死患者拒用吗啡 抢救成功后坦承医学知识不足

    除了在病魔爪下抢救病人,医生们不时还会面对来自患者和家属的压力。看到患者剧痛难耐,医生依然决定为其注射了吗啡,并送上急救车赶回医院。其中吗啡的适应症包括:其他镇痛药无效的急性剧痛、血压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哮喘、麻醉和手术前给药。...

    时间:07-08
  • 慢性病患者需防中暑 中暑后怎样治疗?

    在室温较高而没有空调时,肥胖、营养不良、年老体弱、慢性疾病患者更容易发生中暑;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疾病更可使中暑发生率增加10倍。热衰竭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病患者,症状包括多汗、疲乏、无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肌肉痉挛,心率明显增快、血压降低或昏厥等。...

    时间:07-08
  • 滥用消毒剂抗生素 杀菌之余还会破坏儿童免疫力

    (记者/曹斯 实习生/李秋娴 通讯员/周密 易灵敏)7月8日是世界过敏性疾病日。曾华松认为,近年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呈增长趋势,与滥用消毒剂和抗生素导致儿童免疫力破坏不无关系。...

    时间:07-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