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正处转型期、变革期,社会快速变化、竞争压力加大,一些人难免会受到诸多心理和精神上的冲击。如果不能加以有效疏导,心理问题就很容易以非理性的方式表达出来,甚至有些人会选择通过伤害自己、他人或是侵害弱势群体的方式,给公共秩序埋下隐患。
一边是心理问题的增多,一边却是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忽视。目前,人们有了心理问题主要靠家人、朋友帮助排解,发展成明显精神疾病后才会被送往医院。而包括医院在内的社会心理问题研究,重点关注的是有自杀倾向、受过灾害的患病人群,或是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较少关注表面健康而实际上存在心理不适应的人群。
一般来说,有人的地方就应该有心理咨询、心理援助。要做到这一点显然不容易,这不仅需要由政府主导组织专业人员到社区、农村、家庭进行个性心理干预,社会也要加强对公众心理健康的日常维护,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单位、社区等社会组织在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