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杂志社领导接到林克的电话,非常兴奋,派年轻的摄影记者兼通讯员刘全聚,立即骑上摩托车,向中南海奔去。几十分钟后,毛泽东书写“向雷锋同志学习”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便展现在大家面前。
《中国青年》杂志社轰动了,团中央轰动了。
刘、周、朱、邓、陈先后跟进,他们的题词尽显个人特色和风格
毛泽东为雷锋题词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新闻界,各大报刊纷纷要求刊登毛泽东题词手迹。
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第5、6期合刊出版,在历史上首先发表了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三天后,也就是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毛主席的手迹。从这一天起,一个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以排山倒海之势蓬勃兴起。之后每年的3月5日也就成了学习雷锋的纪念日。
1963年3月6日,即首都各大报发表毛主席题词的第二天,《解放军报》独家发表了在京的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和邓小平的题词手迹。
刘少奇的题词是:“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周恩来的题词是:“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朱德的题词是:“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邓小平的题词是:“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
陈云的题词晚几天,内容是:“雷锋同志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大家向他学习。”
共和国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集体行动,呼应并强化了毛泽东题词的声势,宛如众星捧月,为学习雷锋活动的广泛开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过细细推敲起来,几位中央领导人的题词除了在当时的语境下使用共同的流行词句外,还是各有角度、各有风格、各有寓意的。
刘少奇的题词强调的是“平凡而伟大”,抓住了雷锋精神的特征。雷锋既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平凡与伟大,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统一。从凡人小事中看到和强调不寻常的价值,这大概与刘少奇过去长时期领导工人运动有关,与他担任国家主席,具有公民意识有关。这一点,体现在他为雷锋的题词上,也体现在他接见掏粪工人时传祥并与之握手等行为上。
周恩来先后两次题词,在毛泽东题词之前,他已经题过一次了,内容是“雷锋同志是劳动人民的好儿子,毛主席的好战士。”第二次题词的内容具体而鲜明,不仅反映出他一向尊重毛主席谦恭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时也为学习雷锋指明了方向。
朱德是一位德高望重、宽厚慈祥的革命元老。他被尊称为“红军之父”,长期与毛泽东并称为“朱毛”,资格老、功劳大、地位高。但他功高不自居,位重不自显,度量大如海,总是维护毛泽东的最高领袖地位和权威。为雷锋题词,要求大家“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正是他这种忠厚和谦逊态度的表现。
陈云和邓小平的题词,字如其人,文如其人,平实、切实、朴实,与他们平实的为人处事风格一脉相承。(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