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史海烟云

解密成就西安事变的《汉中密约》签订始末

解密成就西安事变的《汉中密约》签订始末

2013-02-22 11:49:44

  一是以巴山为界,互不侵犯,共同反蒋抗日;二是在陕军阵地前沿设联络站,由武志平常驻,代表陕军,处理边界事务;三是红军可以隐蔽方式来汉中采购物品;四是陕军馈赠一些药品和地图,以表诚意。

  这就是《汉中密约》,也称《巴山协定》。它坚持了将近两年。由于得到杨虎城的帮助,红四方面军由入川时的1万人发展至8万之众,成为红四方面军史上的鼎盛时期。这支部队,成了确保红军长征胜利会师、西路军征战,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后来,签订《汉中密约》的国民党三十八军率先加入人民军队,再后来,好几支国民党武装也以此为榜样,相继成为人民军队的成员,由此可见,“汉中密约”的统战之功巨大。

  密约炼“虎胆” 成就西安事变

  对陕军而言,因为《汉中密约》的签订,免于与红军交战,杨虎城抽出兵力和资金,从事陕西省的公路、水利、绿化、文教卫生等惠民建设,并将蒋介石的“扼虎”政策,巧妙地变成了“益虎”政策,从而壮大了陕军的实力,继而引出了3年后的西安事变。根据如下:

  一、《汉中密约》签订一事的主人公是杨虎城、共产党,还有未出场的蒋介石。“西安事变”的主人公也是杨虎城、共产党、蒋介石。还有一个主人公张学良。因由《汉中密约》,红军壮大了实力,致使张学良的陕北“剿共”连连败北,这才迫使他成了“西安事变”的主人公之一。

  二、《汉中密约》前台在汉中,后台则在西安;“西安事变”也发生在西安,二者是同一个舞台同一台戏。

  三、《汉中密约》口号是“联共反蒋,共同抗日。”“西安事变”的主要口号:“联共逼蒋,共同抗日。”

  四、杨虎城请缨抗日的“泣告全国书”、孙蔚如代表杨虎城致徐向前、陈昌浩请求派使和谈的亲笔信,以及共产党号召全民抗战的“八一宣言”中,都引用了同样的一句成语:“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由此发展为“停止阋墙,共御外侮”的迫切愿望,进而唤起了国共两党“阋墙御侮”的根本觉悟。

  五、《汉中密约》源于中共1933年1月的统战宣言,又称“一月宣言”;“西安事变”的促成因素是共产党于1935年8月1日号召全民抗战的“八一宣言”。这就构成了“序曲”与“主歌”基调的一致性。

  六、二者体现了“序曲”至“主歌”的渐进性。《汉中密约》 的反蒋是隐蔽的;而“西安事变”之反蒋是公开的、激烈的。乃至发展为“捉蒋”“逼蒋”“兵谏”。促使其变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杨虎城通过《汉中密约》沟通了与共产党的组织联系,并从中炼出了“虎胆”。

  • 相关阅读
  • 西安事变前的蒋介石密嘱:欲罢免张学良军权

      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事变发生前的12月9日,蒋介石写信给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密嘱《大公报》发表剥夺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剿共”兵权由蒋鼎文取...

    时间:06-13
  • 解密: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加入了共产党吗

    15年前,当我在《中间地带的革命—中国革命策略在国际背景下的演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一书中,首次披露张学良曾要求加入中共的问题时,在大陆几乎没有引起过任何特别的关注。...

    时间:03-22
  • 西安事变的几个待解之谜

      西安事变已经过去70多年了。几十年来,围绕这一事变,发表了为数甚多的研究文章、回忆录,也出版了不少专着,但也还有一些未解之谜。西安事变不仅是统一战线的一大杰作,更是隐蔽战线的一大杰作。这一特殊的性质...

    时间:03-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