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史海烟云

战争背后的故事

2013-05-31 16:48:02 来源:

  与普鲁士这种超前思维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奥地利等国高层的守旧迂腐。1850年代起,奥地利的一些高层将领们就曾听普鲁士驻奥武官介绍一种已在普军中广泛采用的图上作业法。他们听后大惑不解地问道:“玩这种游戏是怎么计分的呢?”武官回答:“此兵棋并非为了赌钱之用。”奥地利的将帅们大为失望,“那就没什么意思了!”说罢拂袖而去。奥地利军队高层领导人的这种对新生事物的迟钝,是注定其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历史上的每一次军事变革,必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革命而产生。19世纪普鲁士的军事改革家们充分认识到了当时工业技术革命给军事领域带来的影响,率先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军事领域,完成了武器装备的更新以及军队编制体制、作战方法的变革。在后来的三次王朝战争中,科学技术与军事改革结合的成果得到了充分体现。保罗?肯尼迪在分析1815年至1885年的几场战争时得出一个结论:战败国都没有供养武装部队的生产性工业基础,其军队都没有进行“军事革命”、没有取得新武器、没有近代军事动员和装备能力,也都没有使用铁路、轮船和电报等先进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人类战争史反复证明,凡是思想敏锐,善于捕捉新生事物,能将产业革命中出现的最新技术应用于战争之中的军事家、战略家,都能战绩卓著,屡战屡胜。

  在年轻时代,毛奇就对铁路可能给军事活动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及其在战争中的实际运用加以关注,并着手研究。1862年,也就是在柯尼希格雷茨战役打响的前 4年,毛奇便在普鲁士的汉堡—吕贝克地域组织了首次大规模铁路运输演习。在普奥战争初期,毛奇用铁路将25万普军和 800门火炮迅速集结于萨克森和奥地利的边境地区,赢得战场主动。随后,他又运用铁路迅速灵活地机动部队,实施兵员和后勤物资的补充,在作战中创造了许多奇迹。

  步兵轻武器和火炮在那个时代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继1807年出现了击发枪之后,德国研制成功可以各种姿势射击的改良型后装击针枪。柯尼希格雷茨战役打响的前一年,德国人毛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可发射金属弹壳子弹的步枪。毛奇经过试验之后,将这些新型武器立即装备部队,仅用一年时间便给步兵全部换装,并作为国家机密加以保密。恩格斯称“这是第一支用步枪装备全体步兵的军队”。普鲁士军队所装备的后装枪和后装炮在统一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反观奥地利,它的步兵自 1850年代起便一直使用旧式前膛枪——洛伦茨步枪,其射速只有撞针枪的1/5,且射击时无法利用地形进行掩护,造成伤亡率奇高。奥地利的维也纳兵工厂更因为满足于每天生产1000支旧式步枪所带来的丰厚利润,居然置战场士兵生命和未来战争胜负于不顾,不思武器改良。在柯尼希格雷茨战役中,奥军士兵的服装仍为中世纪样式的白衣蓝裤,既醒目又耀眼,这让已换着灰绿色军装的普军在较远距离时就能轻易地识别捕捉目标,同时很好地隐蔽自己。这些因素导致了奥军在柯尼希格雷茨战役中遭受巨大伤亡的严重后果。

  创新没有止境。1866年7月3日,“依靠毛奇的战略,参谋本部的高效,后装步枪的战术优势,还有那么一点小运气,普军在柯尼希格雷茨战役中大败奥军。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俾斯麦扔掉了毒药,普鲁士也在那一刻搬掉了多年的胸中块垒”。今天,柯尼希格雷茨高地的硝烟早已散尽,战后的普鲁士也开始作为一个强劲的新兴国家走上欧洲历史舞台。但战争结局只不过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加强军事创新,战法与时俱进,重新审视传统,尊重人的价值等等,这些决定战争胜负的深层次因素,通常都隐藏在“海平面”以下,静静地等待有心人的挖掘。

编辑:周宣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