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对中共若即若离,毛泽东写信要求其明确表态“为友还是为敌”
杨虎城对中共的这种冷漠态度在1936年6月发生了改变,因为此时杨因发现部下几个团长被蒋收买而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因而“表示极迫切与我方联合及求助”。但中共方面显然已经对杨虎城产生了怀疑,一直负责十七路军交通线,对十七路军情况十分了解的梁明德明确认为,“对杨不要估计过高”。即使是这次杨主动找红军,看上去也“还不是十分需要,不过作一种不要断的声势”。
果不其然,在之后几个月的接触中,杨虎城与中共都若即若离,双方几经接触,秘密协定也成就了几个,具体落实的其实只有停战与交通两项,而交通还不能运货,只能过人。正因为如此,中共内部对联合杨虎城的结果多不乐观。
1936年7月30日,谢华在给中共中央军委的第一次报告中说:“上海中央派我到西北来发动西北抗日工作。在这半年当中,与十七路军谈判很多,直到现在还在继续讨论……他们态度还好,但缺乏勇气,不敢发动。……我们现在还是耐心地进行讨论的工作,我们认为不到绝望的时候决不放弃这种谈判。”
杨虎城这种犹疑不定的态度让毛泽东很恼火,因此他在1936年8月亲自写信给杨虎城,要求其表明态度:“九个月来,敝方未曾视先生为敌人,良以先生在理在势在历史均有参加抗日战线之可能,故敝方坚持联合政策,不以先生之迟疑态度而稍变自己之方针。然为友为敌,在先生不可无明确之表示。虚无委蛇的办法,当非先生之本意。……全国各派联合抗日渐次成熟,而先生反持冷静态度——若秘密之联系,暗中之准备,皆所不取,甚非敝方同志所望于先生者也。……先生如以诚意参加联合战线,则先生之一切顾虑与困难,敝方均愿代为设计,务使先生及贵军全部立于无损有益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