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史海烟云

“地道战”亲历者:两昼夜挖通地道炸毁日军炮楼

2015-06-16 09:01:06 来源:新京报

  1944年后,地道开始普遍用于战斗。这时敌人的扫荡已经很少了,地道的价值主要是战略上的,它是中共在敌后战场宣传、组织、战斗等对敌战略中的一环。地道战必须与游击战、地雷战、反包围战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战斗效力,单纯利用地道进行反击的例子是很少的。

  冀中地道战的坚持更本质是一场关乎士气的较量。中共以一切方式保存自身实力,待日军调动兵力时迅速扭转局面。日军征服一个地道不难,要征服成百上千的地道就难上加难。

  特约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黄道炫

  器与术

  地下奇袭

  1943年,地道的战斗功能逐步完善。地道中设置射击孔、陷阱、翻口,使地道从军民的隐蔽所发展为奇袭敌人的战斗设施。

  射击孔分布于地道支线连通的墙基下、夹墙里、门槛后等交通要道处,备有立射或坐射的单人射击设备,为保证射击准确还备有掩体。

  地道入口的下端往往设有陷阱,陷阱上面覆盖一块活动翻板,底部倒插着尖刀或埋着地雷等爆炸物。翻板平时用木棍支撑,可以走人,但敌人进入地道时就将支撑翻板的木棍抽开,敌人踏上翻板则掉入陷阱。

  两条或多条地道的连接处设有翻口,即带轴的木板或石板盖,当翻口翻过一定角度后,即堵死某地道而开通另一地道。利用翻口,可诱导敌人进入陷阱或死胡同,再通过两侧的枪眼狙击敌人。

  河北省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展厅里,三位烈士塑像并肩而立,他们是冉庄农民张森林、李连瑞和李九徳。塑像的古铜色,正是冀中平原庄稼汉皮肤的颜色。

  5月10日,87岁的老民兵李恒彪长久伫立在塑像前。张森林、李连瑞是他的战友,而李九徳是他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