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史海烟云

“地道战”亲历者:两昼夜挖通地道炸毁日军炮楼

2015-06-16 09:01:06 来源:新京报

  离纪念馆不到两公里,五尺黄土之下,一条条地道向四方蔓延,顺着南北的纵横窄巷,连接着冉庄村每一户灰墙小院,最长的一条通到村外的河堤。

  70年前,无数个夜里,李恒彪和乡亲们火把照明,铁锹挖掘,提篮藏土,挖出全长16公里的“地下战壕”,抵御日军对冉庄的七十多次进攻,消灭日伪军1000多人。

  

  从单口洞到多口洞

  1938年10月,秋收过后,田里只剩下光秃秃的麦茬。广阔的冀中平原,几公里外就能看见人影,没处藏躲。

  不到10岁的李恒彪带领抗日儿童团,每天在村头高房上站岗放哨,他们知道,此时大人们正在家里挖地道。

  1937年9月占领保定后,日军在冀中平原各村县横行,抢夺粮食,抓鸡捆羊,哪个村反抗就用武力制造惨案。因怀疑蠡县村民破坏公路,日军把附近村的青壮年关在一起,投放瓦斯,两次共毒死80多人。

  蠡县惨案发生后,附近各村村民开始四处躲避日军。冉庄村民挖地道就是因此而起的。“有次鬼子进村,一位老大娘来不及跑就下到白薯窖躲起来。后来,村民们发现藏地洞比上山还保险,于是家家晚上偷偷挖洞。”冉庄村民李欣婷常听父亲讲冉庄挖地道的由来。

  但由于汉奸告密,村民挖洞的事很快被日本人发现。藏在野外洞里的党员干部很多被抓,藏自家地洞里的村民,也被日军拉出来毒打。

  “单口洞没有出口,一旦被发现了就像被拎的小鸡,都没法扑腾。”李欣婷说。

  单口洞行不通,村里相熟的两家尝试把自家的地洞连起来,形成双口洞,这样即使敌人发现一个洞口,还可以从地道的另一头跑掉。后来参与的村民越来越多,双口洞演变为多口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