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史海烟云

“地道战”亲历者:两昼夜挖通地道炸毁日军炮楼

“地道战”亲历者:两昼夜挖通地道炸毁日军炮楼

2015-06-16 09:01:06

来源:新京报

  

  男女老少齐挖掘

  “1942年之前地道挖掘主要是群众自发,而之后的地道挖掘高潮更多源于党员动员。”黄道炫介绍。

  《关于开展地道斗争的指示信》发布后,冀中各区开展群众动员,掀起了挖掘地道的高潮。至1943年底,冀中五个分区70个村庄打洞164个,其中24个村共挖掘29条地道,总长约4400米。

  李恒彪记得,当时县委干部就在冉庄临街的高房上召开“指划会”,指导村民按画好的地道走势图挖。

  “地道既能藏身,还能打鬼子!”在党员干部的动员下,冉庄“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挖地道,连吃饭都顾不得,墙边地头放着贴饼子、窝窝头,累了吃一口继续挖。

  少年李恒彪已是挖地道的主力,他总结挖地道的方法:先掏一个斜坡,右脚往前一步挖土,后退一步出土。地道挖出后,两肘向两边伸平,低头能在里面跑,就算合格了。

  地道经常两边同时开挖,“最高兴就是快打通时,能听到对面镐头咚咚响。”这时候两边都铆足劲抡圆镐头,都想自己一镐凿出个窟窿来。窟窿凿出来后,两边的人争着探头,乐得哈哈笑。

  冉村的地道越挖越多,主干线连接所有的高房工事,支线延伸到村里的胡同小路,所有村户都能就近钻入地道。地道内的卡口、翻板、地堡、暗室等工事按地形和距离定位,锅台、炕面、水井等都是伪装的出入口。

  “有了战斗地道,老百姓心里有底了。”李恒彪说,部队回来了,工厂、医院、报社、电台也搬进了地道。

  1942年夏天,原冀中24团作战参谋刘居仁与日军“扫荡”部队在中闾一村子狭路相逢,他匆忙躲进地道。日军骑兵从地道上方驰过,“嗒嗒的马蹄声如雷”,“真担心战马把地道的顶盖给掀起来。”

  • 相关阅读
  • 为英雄正名:亲历者讲述刘胡兰的真挚恋情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新媒体专电(记者王学涛 梁军 赵丹丹)一个15岁的女孩,在阴森森的铡刀前,毫无畏惧,英勇就义。  壮烈牺牲后,毛泽东为她的事迹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时间:06-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