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史海烟云

“地道战”亲历者:两昼夜挖通地道炸毁日军炮楼

“地道战”亲历者:两昼夜挖通地道炸毁日军炮楼

2015-06-16 09:01:06

来源:新京报

  

  “痛快的”最后一仗

  1945年,日军在中国和太平洋战场节节溃败。当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冉庄附近的据点几乎都被“拿下”,只有聚集在张登据点的日军还在负隅顽抗。县武装队得到任务:拔掉张登据点,为解放保定扫平道路。

  张登据点的防护极为严密,炮楼周边的沟四米深,四米宽,高处还有敌人监视射击。

  “没有重武器,攻打炮楼几乎不可能。”李恒彪说。县武装队经过研究,想出一个办法:挖地道到炮楼下,用炸药轰倒炮楼。

  村里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轮流上阵,只花了两个昼夜就将地道挖到炮楼脚下。

  地道挖好了,但谁去点火?如果人还没钻出来,炸药就起爆,人很可能会牺牲。

  “最后我、张炳奎和刘大雨主动请战去。”李恒彪说,他做好了牺牲的心理准备。

  凌晨时分,进地道前,他们向乡亲战友们招招手,说:“如果我们出不来,一定要把我们挖出来送回冉庄。”

  两公里的地道,漆黑一片。三个人一人抱一桶炸药,深一脚浅一脚走着。“我仨边走边聊,议论着战争胜利后干啥,一会就走到头了。”

  但准备点燃导线时,三个人都沉默了。“导线看着挺长,但谁也说不好啥时候烧完。”但三个人谁也不肯先走,他们决定一起撤。

  “跑!”三人同时点燃了导线,然后使出浑身力气猫着腰猛跑。三人刚刚钻出地面,一声闷响,大地震动,不远处的炮楼摇晃起来,将倒未倒。炮楼内的伪军和鬼子大乱,纷纷外逃,区小队、县大队早在路上等着呢,打了一场痛快的伏击战。

  • 相关阅读
  • 为英雄正名:亲历者讲述刘胡兰的真挚恋情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新媒体专电(记者王学涛 梁军 赵丹丹)一个15岁的女孩,在阴森森的铡刀前,毫无畏惧,英勇就义。  壮烈牺牲后,毛泽东为她的事迹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时间:06-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