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历史考古

随笔:越南世遗古镇会安的前世与今生

2013-05-15 12:14:56 来源:

  底层是中式的宅子;往上再搭建个法式楼层,还得竖上罗马柱;最后,墙面和罗马柱都漆成越南风格的黄色……在越南的世界文化遗产会安古镇,这样的房屋颇具代表性。

  会安在占婆国时期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称“大占海口”,也是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出境后的第一站。如今,随风舞动的碧蓝色海水似乎还倒映出当年的繁华景象。

  从公元15世纪起,荷兰、葡萄牙、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先后在会安港设立商站。各国商船经常出入会安港口,尤以中国商船最多,这里成为东南亚最重要的贸易中心之一。17世纪起,大批华人来到会安,使会安成为越南最早的华埠,也是许多华人下南洋的第一站。随后的几百年间,华人在此繁衍生息。

  中华文化对会安的影响至深。本就不大的会安古镇分布着中华会馆、潮州会馆、福建会馆、广肇会馆、琼府会馆,还有关帝庙、佛寺、各姓宗祠等中式建筑。会馆里供奉着妈祖、关公等,一些礼堂里摆放着来自东南亚、澳大利亚、欧美华人的捐赠,终年香烟缭绕。

  虽历经法国殖民时期和美越战争,会安的古建筑仍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当中国游客走在会安的古街上,随处可见的汉字、门楼上的中文对联都会让人产生一种似曾相识、未在异乡的感觉。

  时代变迁,会安宽宏低浅的河口港湾也终于使其失去了贸易港口的地位,为临近的岘港所取代;物是人非,会安古镇已鲜见华人、日本人后裔,只留古老的建筑和文化见证曾经的繁盛,迎接着今时的人声鼎沸。

  自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会安古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会安就成为越南最负盛名也最具魅力的旅游地之一。各国游客在小城的街巷里穿梭,品读会安的历史与现在,尝试各色美食,感受文化融合的神奇。

  尽管如今的会安已不再充斥着各国商船,也不见了往日贸易港口的风光,但它却保留了独特的手工业,当年外国商船舶来的制鞋和制衣技术已成为现在会安的一张新名片。

  会安的制鞋作坊技艺精湛,名不虚传。量尺寸、选皮样、画脚型、出成品,只需一天便可。“在我的店里,你能看到成百上千种款式的鞋,我们也可以现场为顾客订制符合他们个人尺寸和喜好的鞋子,”一家制鞋作坊的老板如是说。她的店已经营了10多年,顾客遍布美国、英国、法国和澳大利亚。

  会安人的另一项“绝活”就是量体裁衣。与做鞋子一样,整个过程也仅需一天。在款式上,他们不仅能为顾客订做越南的传统服饰“奥黛”,从西装、晚礼服到日常的衣裙裤也全能应付得来。

  入夜才是会安魅力尽现之时。那是花灯的世界,会安的代表性工艺——手工灯笼点亮整座小城。游客可以燃起一盏许愿的灯,让它静静地随河流漂向远方;也可围坐在城中心的凉亭边,听听越南风味的社戏;喜欢步行,那就逛一逛会安的夜市,来自各国的小商品琳琅满目,路边的艺人会用中、日、英、法等多种文字题字留念;累了,就坐在河边的小店里,喝一杯香醇浓厚的越南咖啡,吃一块西式糕点。在这里,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完美结合。

  每到月圆之夜,会安会将公共照明设施全部熄灭,只点亮星星点点、颜色各异的灯笼。那些或用绢布制成、或用玻璃制成、或用纸张制成的灯笼,用温暖溢动的光将会安装扮成一个宛如童话的世界。

编辑:周宣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