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文物普查中,镇安县境内发现大量清代墓葬。
在文物普查中发现,镇安县早期墓葬境内发现很少,已发现年代较早的为战国——汉代时期的墓葬,这些年代较早的墓葬非常分散,分布在旬河流域和干佑河流域。
这次普查发现的墓葬,绝大多数是清代时期的墓葬。在镇安的西部地区,如云镇、东川、结子、月河、杨泗等乡镇均有大量的分布。几乎在有人家居住的村庄周围,往往都能看到五六座或几十座成片的清代墓葬,这是镇安甚至是陕西南部地区墓葬文物点中的一大特色。从表面上看,这种清代墓葬似乎过于简单,一座土堆和墓前基本都有的一座石雕碑楼,它们的建筑形式和规模给人的直观感觉更多的是贫富之间的差异。
在墓葬前边竖立石雕碑楼这种现象,在商洛、汉中、安康都可以看到,其风格大同小异。碑楼一般可分单门式(两柱一门)、三门式(四柱三门),这两种碑楼形式较为普遍,而多门式和三柱两门式则少见。单门式碑楼多数由三至四块整石构建而成,两柱之间镶嵌墓碑,有的再在碑楼的两侧加立半葫芦形护石,使碑楼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又更加美观。三门式碑楼只不过是在单门式碑楼基础上的重复和展开,不同的是碑楼的顶部呈庑殿重檐形式,高低错落,表面浮雕花卉、动物或人物图案,显得规模气势宏大。
镇安清代墓前的石雕碑楼,无论其构造形式繁复精简,都构成了商洛西南区域文化的一种重要内涵和特色。而这种特色文化在商洛乃至陕南地区的形成、传播、延续、变化,对于中国近现代民族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