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来过商洛的朋友,都会对当地悬崖峭壁上大量排列的“岩洞”好奇:这些分布在悬崖峭壁上一二百米高的石洞子是怎么形成的?又是做什么用的?当地百姓相传这些“岩洞”是为了躲避匪患的“巴人洞”、“跑匪洞”。然而,经考古专家近年研究发现,这些神秘洞穴是古人安葬死者的墓穴───崖墓。
发现崖墓4200多座
据商洛市文物馆馆长王昌富介绍,1988年,商洛考古工作者意外发现该地的悬崖峭壁上分布着众多洞穴。由于条件所限,始终未能进到洞内实地考察,只能对洞穴的分布、形制、地理、历史等信息进行粗略分析,并未加定论地记载为“洞窟”。而当地百姓自古相传,商洛地处三省的交界处,地势险恶,常闹匪患,绝壁之上的“洞窟”是为了躲避匪患。从1989年开始,文物工作者就为揭开“洞窟”之谜做了大量工作。经过深入调查和论证,2003年,形成了“商洛崖墓”这一文化概念。2004年向外界公布了这一考古发现,引起考古界的关注。2005年底,商洛崖墓考古科研项目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目前,在商洛发现崖墓4200多座,至今,商南县仍有少数村民使用崖墓这种安葬形式。
崖墓“配套设施”齐全
5月1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0多名考古专业人员,对商洛市各县区的崖墓进行了为期3天的考察研讨。12日,记者随考古专家一同参观了商州区杨峪河镇老虎崖上的崖墓。这些“岩洞”分布在崖壁的最上方,高约百米,七八层排列,每层大概有7个到10个。洞口呈不规则排列,大小也不尽相同(多为1.7米高、0.8米宽),多以长方形为主。 这些“岩洞”就是崖墓的墓门。通过陡峭的山路,爬上近百米高的峭壁,终于进入了崖墓内。崖墓分为单室墓、双室墓和多室墓。单室崖墓中较为独特的为竖穴石坑墓;多室墓的竖穴一般较浅,基本上都凿置有前堂,并以其为中心向后壁或两侧凿出对称或不对称小室,有的墓室纵深达20米以上,很像都市人家的一室或两室的套房,有厅房、卧房、储房、厨房,还有壁龛、水池、水井、厕所、灶台等配套设施。
商洛崖墓始于西汉末年
经过实地考察,昨日,专家们对商洛崖墓进行了激烈的研讨。罗二虎博士说,从现有的资料以及和四川崖墓的对比初步推测:商洛的崖墓最早出现在西汉晚期,并一直持续到现在。专家认为,从我国目前崖墓分布的现状看,商洛的崖墓遗存无疑是我国西北边缘崖墓遗存最集中和数量最多的,对我国汉代文化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希望我省考古工作者在做学术研究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这些遗存,为子孙后代多留些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