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历史考古

我国发现恐龙时代的多瘤齿兽化石

我国发现恐龙时代的多瘤齿兽化石

2013-08-16 15:31:46

  中美研究人员15日宣布,他们在中国辽宁发现了一块1.6亿年前的多瘤齿兽类动物化石。这是一种在恐龙时代生存的类似老鼠的哺乳动物,本次发现是已知最早并较完整的多瘤齿兽化石。

  多瘤齿兽因牙齿上有许多用于咀嚼的小瘤状隆起而得名,它是历史上生存时间最长的哺乳动物,约出现于1.7亿年前,绝灭于3500万年前。在恐龙主宰的中生代,多瘤齿兽是当时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哺乳动物,几乎占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所有哺乳动物种类的一半。但由于早期化石很少,人们对其生活习性等一直存有疑问。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自然博物馆、美国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国际合作团队当天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在中国辽宁建昌出土了多瘤齿兽类哺乳动物化石,同位素测年表明,它生活在大约1.6亿年前。

  芝加哥大学古生物学教授罗哲西对新华社记者说,多瘤齿兽通常被称为“中生代的啮齿类”,它的上下大门牙和臼齿与老鼠极为类似,但“它们只是像老鼠,与老鼠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支系”。

  本次发现的化石标本有毛发印痕,而且其牙齿发育了明显的皱纹结构,如很多小的脊、沟、凹槽等,研究人员因此将其更细致地命名为欧亚皱纹齿兽。从其牙齿结构推测,欧亚皱纹齿兽是一种以树叶、种子、蕨类、裸子植物,再加上蠕虫和昆虫为食的杂食动物。这种杂食性大大提高了生存能力,是其同类成为中生代数量最多的哺乳动物的重要原因之一。

  化石还表明,欧亚皱纹齿兽的踝骨“具有惊人的灵活性”,它是一种能够快速奔跑的敏捷的哺乳动物。罗哲西解释说:“它们有些可以爬树,有些会挖掘,有些可以在地面上跳跃,这些完全不同的运动方式都对踝关节有一定形态功能上的要求,新发现说明多瘤齿兽从一开始就已经具备了它在后期形态与功能多样化的先决条件。”

  研究人员还推测,欧亚皱纹齿兽在夜间活动,生活于气候温和的湖滨,与一些恐龙如近鸟龙和达尔文翼龙,还有大量节肢动物及其他几种哺乳动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根据其化石的手部比例、末端指节的形态等,研究人员推测欧亚皱纹齿兽很可能是地栖哺乳动物。

  在体型方面,研究人员计算认为欧亚皱纹齿兽的体重可能在65克到80克之间,“这与一个大松鼠差不多大”。

  • 相关阅读
  • 重庆修复百年涪陵榨菜古作坊

      重庆市涪陵区邱家榨菜作坊维修工程近日完工,这一百年榨菜古作坊展示着长江沿岸手工业作坊的模式。  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介绍,此次维修工程从2013年6月21日动工,历时半个多月,主要是对邱家榨菜作坊...

    时间:08-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