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历史考古

洛阳疑现北魏节闵帝元恭墓 出土一枚拜占庭金币

2013-10-29 11:58:22 来源:

金币正面

金币背面

  在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邙山的北魏帝陵区,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经过近7个月的考古发掘,日前发现一座北魏大墓,总长约58.9米,墓室长19.2米,宽12米,深8.1米,其墓葬形制和规模应为帝陵级别,初步推测墓主人为北魏节闵帝元恭。该墓葬曾多次被盗掘,此次发掘罕见地出土了拜占庭金币一枚,专家认为,这充分说明当时洛阳与西方交往频繁,为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再添力证。

  墓葬的土圹平面呈“甲”字形,由墓道、前甬道、后甬道和墓室4部分组成,墓道朝南。负责现场考古发掘的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汉魏研究室博士刘斌介绍说:“该墓葬为长斜坡墓道、前后甬道、单方室砖券墓,这是北魏时期特有的墓葬形制。”他认为,该墓葬的形制级别之高、规模之大,与附近的北魏宣武帝景陵等帝陵不相上下。

  在墓室里还残留有石门残件和石块残块等石质构件,在墓葬主室后部还发现一段由石块垒砌的墙,很可能为“石墙基”,即墓室的墙基。其中的一块石质构件上,有一个呈倒三角形的凹槽,很是奇特。专家认为,这个凹槽应该是用来连接石块的,只要将一块形状与之相同的“腰铁”嵌入凹槽,就能将两个石块牢牢地固定在一起。另外,在墓室周围的土层中,还散布有一些小石块、石板。“这说明在修建墓葬时用了很多石材,且为现场加工制作,小石块正是加工后的废料。”刘斌说,由于北魏墓葬一般极少用石,这些石质构件的发现也印证了该墓葬的等级之高。

  该墓葬曾被多次盗掘,出土的遗物虽比较丰富,但大多残损较为严重,很少能见到完整的器物。刘斌说,从墓葬中出土的陶盏、陶砚以及青瓷器,与从北魏宣武帝景陵中出土的同类器物的式样及质地都有一致性。此外,陶俑的样式也同元邵墓以及在永宁寺发现的陶俑风格相同,据此推断,它们的年代应比较接近。

  该墓葬出土的这枚拜占庭金币是我国到目前为止为数不多的通过正规考古发掘出土的拜占庭金币。该枚金币上有阿纳斯塔修斯一世的头像。据了解,阿纳斯塔修斯一世金币,约铸造于公元491年至518年。同时,墓葬内出土的陶俑均采用前后合模的方法制作,这种制作方法多见于北魏孝昌年间以后。据此推测,该墓葬的年代应为北魏孝昌年间至北魏末,即公元525年至534年。

  由于该座北魏大墓位于邙山北魏帝陵区,且其复原形制同宣武帝景陵基本相同,规模也比较接近。因此,它应是一座帝陵级别的墓葬。刘斌说:“由于在发掘中没有找到文字性的文物,文献也没有相关记载,要确定墓主人的身份比较困难,但经反复查证和比较,这座墓葬的主人应为北魏节闵帝元恭。”据记载,北魏迁都洛阳后,葬于或死于洛阳的皇帝共有6位。其中,孝文帝长陵、宣武帝景陵、孝明帝定陵、孝庄帝静陵这四座帝陵的位置已经相对明确。只有长广王元晔和节闵帝元恭的葬处不明。刘斌认为,由于该墓葬规模较大,建造时间应该比较长,且墓壁还有坍塌后修补的痕迹,墓葬应为事先预置。元晔在位时间极短,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预先建造墓葬,基本可以将其排除,只有节闵帝元恭有此可能。

编辑:周宣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