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法》正式施行已近三周,按照《旅游法》规定,旅行社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得利属违法行为,因此导游在带团过程中不得再收取购物或加点回扣。记者日前调查发现,这对原先以回扣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导游们无疑是一大冲击,导游服务质量也有所下滑。国家旅游局方面透露,未来或将确立导游最低工资制度。实际上,导游生存境遇堪忧一直是业界热议话题,然而这一现象却迟迟未能改善。
导游带团积极性出现下降
刚带完广东团前往菲律宾旅游的领队小顾(化名)告诉记者,现在的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在他看来,少了回扣,导游带团的动力直线下滑,因为回扣占收入的大部分。他在微信朋友圈中写道:“你们只看到我的提成回扣,却没看到我底薪为零,社保自理。你有你的有色眼光,我有我的取之有道。”
小顾表示,不单只自己,身边不少导游朋友也纷纷表示干活无动力。“现在只有出团时旅行社给的固定导补,多则大概每天两三百元,少则每天只有80元。因此心态也多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他看来,导游并不是天天有团带,只靠补贴维持生计显然不现实,这也是他对导游这一职业越来越缺乏安全感的原因之一。
导游积极性下滑也直接影响旅游服务质量。广州凤凰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经理罗慧兰表示,导游工作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轻松好玩,导游领队不仅要起早贪黑,准备线路资料,做好各种衔接沟通,还要负责游客的安全及需求,而现在大部分导游领的是导游出团补贴,自然服务有所打折,讲解也只讲个大概,不再做更多的延伸讲解。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和小顾一样的年轻导游,资深导游带团动力同样也受到一定影响。据业界人士透露,尤其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里,不少资深导游拒绝带团,一天200元至500元的导补很难请得动他们。
多数导游无底薪无保障
经调查发现,广州大部分旅行社雇佣的导游大致分为三类:协议导游、兼职导游和长期雇佣导游。前两类所占比例最大,且他们大多数没有底薪。“导游有回扣,没有底薪也还是有很多人争着做。”云南一家著名景区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旅游法》实施之前,由于该景区门票价格上百元,一般不作为旅行社报价行程中的一项,而是出团后另外“加点”的项目,只要导游能带游客入景区,就能拿到一定比例的回扣。记者了解到,不少有名气的“加点”景区付给导游的佣金回扣占该景区门票收入的15%-95%不等,如桂林银子岩给导游的回扣约30%、淄博周村50%,而苏州古运河高达95%。
一方面是导游有一定的回扣作为收入,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出团量不大的旅行社而言,要常年养一帮导游并不现实。罗慧兰分析道,旅行社大多采取临时聘用导游的方式,为的是尽可能降低成本。但与规模小的旅行社相比,出团量大的旅行社并不愁招不到导游,反而在招聘导游更有优势,他们或许出的导游出团补贴比小旅行低,但由于出团量大,出团频次多,即便单次出团补贴低,补贴总量上也还是比小旅行社给得多,更具竞争力。
在小顾看来,如今旅行社不能在行程中加点和指定购物,酒店、机票成本又是透明可见且压缩空间有限的,那么从导游服务费上尽可能压缩成本,是旅行社控制成本最容易操作的方法。关于导游薪酬的问题,《旅游法》第三十八条明确规定,旅行社应当与其聘用的导游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旅行社临时聘用导游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应当全额向导游支付导游服务费用。但小顾表示,至今他所在旅行社依然没有为其购买社会保险,且导游无底薪、无社保现象依然十分普遍。